【科研之星】李有梁: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10-21 浏览:
A A A

QQ图片20161015141433.jpg

李有梁,博士,1977年3月生,湖南平江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经学史、湖湘文化等。大学毕业后,在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岳阳市十五中(原岳化一中)任教高中语文八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学语文教育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项目“儒藏精华编”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大攻关项目“儒藏工程”子课题一项,参加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一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湖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一般项目各一项。在各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CSSCI刊物6篇。

多年努力终有所获

“这么长时间了,我太需要一个课题了!何况它还是国家级的!”今年六月,中文学院李有梁博士得知了他的课题“社会转型视阈下的晚清经学改革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消息,他的心情是激动而又忐忑的。李有梁博士表示刚听到消息的时候内心是很兴奋的,不过心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这不是李有梁博士第一次申请科研项目,他曾经申请过校级、省级、部级、国家级各级科研项目,都没有申报成功过,但是他还是一路坚持,收获了意外之喜。

李有梁博士说其实他原本一直在犹豫究竟要不要申报课题,因为国家社科课题的命中率十分低,而当时他任教的课程又特别多,备、教、批、改、辅各种教学事务十分繁杂,并不想抽出时间来做这种把握太小的事情。但由于封传兵博士对他极力的鼓励,才把以前写好的旧申报书重新翻出来,通看了一遍,重新作出了一些修改,增加了几条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便匆匆地交上去了。他说:“当时的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所以也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相关网页,当听到消息说课题申报成功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

“我所申报的这个项目,是去年用来申报教育部青年课题的,当时写这个论证书大概扎扎实实地花了个把星期。这得益于我当时还在社科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上班,当时只任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门课程,有比较多的课余时间。”谈到申报科研项目的过程时,李有梁博士表示,科技处也组织了好几次有关课题申报的讲座,有评审专家主讲的,也有我们学校曾经申报国家课题成功了的老师所主讲的。这些讲座,对他的启发很大,能使他从中学到了好多有益的东西,帮助他纠正了课题申报书写作的若干毛病。另外,中文学院也组织过一次课题申报讨论会,对于申报书的设计,他听取了很多领导和前辈十分中肯的意见。“再就是我曾经看过我导师撰写的国家重大课题申报书,从中吸收了不少有益元素。申报书写好后,曾经给朋友汤凌云博士看了,他指出了几个错别字,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

在被很多人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就引用一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原书记李大健教授的话吧:‘不搞课题,就肯定什么都没有;搞了,总会有希望。’所以,坚持真的非常重要!”

坚持梦想也会开花

回忆起他的过往和科研道路中,也都恰恰印证了这句话。李有梁博士说,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读大学的时候曾发过宏愿,要考个研究生,当个大学老师,著书立说,做个好学者。大学毕业后教了八年中学语文,历经三次考研,七年硕博苦读,才使这个愿望得以部分实现。

李有梁博士大学毕业没有立刻考研,而是进入了高中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的教学工作是比较简单的,本是一件比较悠闲的工作,但他觉得教中学语文总是一个固定的知识范围来回讲解,这让他觉得时间不能就此荒废,自己的知识层面、眼界就此停滞不前,不想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生,想做一些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工作四五年后他选择了考研,继续提升自己。

然而考研的路途并不轻松,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外语成绩不好,在两次考取中文方面的研究生失败以后,他不得不改变自己考研的方向,选择了历史专业;另一方面,考研期间,他的儿子出生了,再加上自己原本的工作使得他的备考时间很紧张,每天都忙到凌晨。为了更好的复习,他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租了一个阁楼,方便在课间安静的学习。冬天的阁楼很冷,寒风透过窗户缝隙往屋子里面灌;夏日的阁楼却犹如蒸笼,手臂下的稿纸往往都被汗水打湿,回忆起当年苦读的日子,李有梁博士感慨万千:一步一步朝着人生目标前进,就算痛苦也是快乐!

李有梁博士在七年硕博连读期间,有两年都在国外大学任教,给外国学生教授中文,这些经历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外语上的提高,更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涵。教学可以为科研打下基础,也可以在教学中获得灵感与思考,同样,科研也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我常和学生们说,‘幸福’这个词的诠释之一,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完一本小说、度过一次完美的假期了,做科研虽然枯燥又冗长,可只要一想到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事情,都是我的兴趣所向,那么一切的疲惫与忙碌都是充满意义的,我就感到幸福了。”

谈到以后的目标和发展,李有梁博士说:“把书教好,多写几本书,如此而已。”

与学生成为朋友

“说句实话,其实最不好当的就是语文老师”,李有梁博士解释,“因为语文讲不好容易变得很枯燥,所以得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受他们欢迎的方式将知识教授给他们。”可能很多人对于语文老师的形象都是一个满头“慧根”、严肃古板的老大爷,回忆起刚当上语文老师时,学生们因为他与其相差不大的年龄而惊讶的表情,李有梁博士笑着说,除了年龄相差不大,他在空闲时间经常与学生一起打球,和有趣的讲课方式,很容易就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李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方式非常幽默,能顾及到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在课下与我们联系也很紧密,比如国庆节,中秋节,李老师都会发信息问我有什么安排。李老师还为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定期分配学习任务,帮助我养成定时读书的好习惯,也帮助我了解了如何查找资料。总之李老师是一位真心关注学生的好老师!”李有梁博士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杨怡晴如此说道。

在李有梁博士从教的这么长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一直保持写良好的关系,毕业后也保持着联系,有不少学生甚至受他的影响而选择中文方面的专业继续学习。有一年他在数学学院上课时得知了一位学生想考湖南大学数学方面的研究生,他也是从湖南大学读博出来的,他辗转找到当时湖南大学数学专业在读的研究生,为这个学生提供了帮助。他一直这样真诚亲切的对待他的每一个学生,他的学生也把他看做一位良师益友。

李有梁博士现在作为中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的班主任,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我原本以为大学的班主任只是挂个名而已,但是李老师却很关心我们的生活,他在我们班级群里经常发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资料,非常关心每个学生的状况,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也很积极的回答。在我们大一上晚自习的时候,老师会经常去到班上看我们,开班会是他能准确的叫出我们的名字,我们会给他说未来的理想和打算,他也会为我们提出各种建议,班上为数不多的男生也经常和老师在一起打篮球。我们的班级聚会他也有参加,听我们诉说烦恼,是个很亲切的人,感觉他不仅是我们的班主任,更像是我们的好朋友。”(学生记者/王耀唯 余雨)

“科研之星”栏目由学校人文社科管理办公室协办

【责任编辑:司念伟】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