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建设年④:经管学院创新“一对接二聚焦三协同”研究生培养模式
洞庭湖旁,一声“起吊”命令,远控桥吊司机缓缓摇动手柄;一声汽笛长鸣,岳阳市城陵矶新港区工作人员正将集装箱进行装载卸货。
“目前港口实现了年度……”8月,炙热的夏日高温烘烤着每个人的手心,伴随着介绍声,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基地的研究生们细细观察,对城陵矶新港区进行实地调研。
从夏走入冬,季节更替没有影响他们对科研的热忱。实验室里人来人往,志愿路上步履匆匆,经济与管理学院用独特的培养方式,点亮一颗又一颗闪烁的星光。
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化研究生培养
12月7日上午,“岳阳绿色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座谈会”在学校举办。来自省内外各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湖南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交流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这仅仅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围绕长江经济带开展系列工作的一小步。
2021年9月2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申报的“湖南省长江经济带研究基地”成功获批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该基地为湖南省第一个开展长江经济带研究的省级基地,实现学院省社科研究基地零的突破。
近年来,学院依托“湖南省长江经济带研究基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组建“企业-专家”共融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接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需求。16名专任教师进驻企业开展服务,培训管理人员1000余人,提供咨询服务110余项。12份智库报告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纳采用,助力区域绿色转型与治理。
与此同时,他们产学研合作的步伐不停。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下,经济与管理学院携手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建10个省级产教融合基地,与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合作设立30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获批11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依托“市场营销学”“旅游营销”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0家校企合作联合单位,学院分别开展绿色创新战略、绿色营销战略和文旅融合、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模式创新等领域研究,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创业管理人才。
学院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基地,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深化产教协同。通过聘请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选派研究生导师担任企业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实现了研究生教育与产业的共赢发展。此外,学院还与企业一同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飞鸟在洞庭湖畔绕过一圈又一圈,四季轮转,学生们也从洞庭湖往外走向崭新的未来。而在启航之前,为他们铺设前行道路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继续为下一届学生们点亮未来的灯光,看清氤氲雾气外——腾飞的鸟。
聚焦创新创业,聚焦智库支撑
近期,“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喜讯频传,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表现突出,在老师的带领下获得国家二等奖一项,充分体现学院在应用经济学学科培养方面的强大实力,为学院发展再添佳绩。
为响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学院结合专业优势,形成以“市场与调查分析”“数学建模大赛”“MPAcc企业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以赛促研”的创新氛围,获国家级奖励17项、省级奖励39项。
“不仅要打造人才,更要加强校地联合,借助智库支撑,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黎振强言辞恳切。
当前,学院研究生通过湖南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岳阳分院、湖南省港口经济研究中心3个市厅级智库研究基地及岳阳市经济学会参与导师主持的横向项目研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岳阳市委市政府、岳阳楼区政府、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等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为导师及研究生开展乡村振兴、港口经济、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专题研究提供智库支撑。
经年累月的坚持,带来硕果累累。“多措并举,全面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被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批示,“环洞庭湖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等6份成果获得时任省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等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林业促进社会就业的综合研究报告”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采纳应用……
实现党建、产教、科教全面协同
2022年12月30日,一封特殊的来信递交到了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组织的“七彩筑梦师”志愿者团队的手里,信中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对“七彩筑梦师”在2022年暑期开展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活动予以表扬。
这封信的背后,是学院通过“党建+行动”模式实现党建“双创”工作的全面统筹。在党建+铸魂行动的引领下,研究生党支部通过师生共讲、实地考察的形式开展“厚植廉洁”“红色剧本杀”“文旅研学”等特色党日活动30余次,获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同时党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组织200余名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等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累计超16000小时,并受到团省委书记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我们要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践行党建协同育人目标,要求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院党委书记张志刚介绍。党员先锋墙、榜样宣传栏,以“党建+榜样”的行动激发党员先锋作用。三年来,共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30余项,先后10人考取博士。
产教结合,学院主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年会、长江经济带·大湖论坛、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守护一江碧水,建设秀美岳阳”学术年会等会议为研究生提供创新成果发布平台,丰富研究生创新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助推科研,科研驱动人才培养。学院依托“长江经济带科研团队”“洞庭湖生态经济科研团队”“数字金融科研团队”等6个科研平台,与湖南省旅游研究院、湖南省汇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学院围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主题凝练硕士学位点特色,积极总结宣传推广创新实践成果。学校期刊社开设长江经济带研究专栏,学院开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等学术研讨课。
在“三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引领下,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学院以16个省市级科研基地为载体,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70余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CSSCI等收录20余篇,在《软科学》《经济地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长江经济带实验室获湖南省芙蓉学子·学术科研奖。
目前,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学术硕士、会计专业硕士(MPAcc)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7人、在读研究生176人。之后,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一对接二聚焦三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培养研究生综合素养,不仅是应对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一对接二聚焦三协同’的创新培养模式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黎振强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