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之星】我热爱自己的专业

作者: 来源: 时间:2015-11-24 浏览:
A A A

——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彭鑫博士


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上映的电影《阿凡达》里令人目眩、令人震撼的3D画面?这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威力。在今年4月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启动仪式上,一场名为“超算——创造无限可能”的讲座让在场同学对于计算机技术惊叹不已,眼界大开。这场讲座的主讲人就是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彭鑫博士。在讲座中,他认为,计算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作为工具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彭鑫博士自己就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通信信息实际问题的研究者。
彭鑫在湖南大学本科毕业后,用6年时间硕博连读,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送审时被五位校外盲审专家打出全优的成绩。来我校信息学院任教后,被评为省级和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资助。2014年成为美国奥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访问学者。


迎接挑战露头角

彭鑫在湖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因能力突出,被导师选中参与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国家级项目研究,研究内容是关于人员遇险定位与救援通信装备。该课题需要对复杂矿井下环境的无线信道进行建模,并完成原型系统的前期功能验证工作。由于受到安全生产规定的限制,未经安监认证的带电设备不能进入矿井生产现场,导致原来的项目设计方案无法推进。彭鑫经过苦思冥想,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在环境类似的防空洞中完成数据的采集和系统功能验证。“防空洞与矿井的构成基本相似,利用防空洞进行研究也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最精确的方式。”彭鑫回忆起当初的大胆设想。通过前期各项论证,觉得新方案切实可行时,他就带领项目组的硕士生外出寻找与矿井规格相似的防空洞。他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下防空洞,忍受着潮湿和蚊虫,进行数百项井下信道数据测试,完成了复杂环境下的无线信道建模和系统验证,最终确保了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安监部门的验收。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导师的首肯,也赢得了项目组其他成员的赞誉。
科研的道路充满着挑战,彭鑫就是通过一次次的项目攻关汲取营养。挑战是一本书,是具有启迪性的教材。也正是经历了一系列实际项目的挑战,彭鑫从中不断地发掘着科学问题,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反馈到项目进行验证。学术成果正是在“项目—科学问题—项目”的反复迭代中整理成文,并相继发表在《通信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学科权威期刊上。


兴趣驱动做科研

《论语•述而》中记载这样一句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求学的道路注定不平坦,当被问及到底是什么力量坚定了他学术和科研的选择时,彭鑫笑道,“兴趣使然”。对于通信学科大家并不陌生,它具有基于数学规则和协议的完备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不同,通信学科原始创新大都来源于美国,在我国从事通信领域研究要做出突破性成果并不容易。彭鑫在谈起他的专业时,我们能感觉到他对于自己专业的热爱与痴迷。“我很庆幸自己从事的专业正好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做研究从不去想能否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而只是在兴趣的驱动下,抱着一种知难而上的心态。”彭鑫凭借自己对专业的敏锐感始终紧跟学科前沿,开始从事车联网方向的研究。他提出的“多接口车联网可变带宽信道分配算法研究”项目终于在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彭鑫说到:“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汽车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行无线信道的有效分配,仍然没有成熟的方案。而无线网络刚好是我的研究方向,所以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在兴趣驱动下,彭鑫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信息学院多次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做关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申报的专题报告。彭鑫回忆说,正是得益于学院为老师创造的这些学术交流机会,才让自己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获益良多。2013年11月,彭鑫如愿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邀请,随后成为美国奥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访问学者。他清楚地记得,抵达美国的第四天就被导师派到奥兰多市,参加PPoPP2014国际学术会议,并代表课题组在会上做了题为“CPU-GPU Coope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bset-Sum Problem”的报告。在参加的每一次学术会议上,能够与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在一起交流、切磋,进行思想的碰撞,对彭鑫来说是非常奇妙的学术体验。在美国的访学,也让彭鑫能够近距离观察到国外的实验环境、条件和培养过程,了解相关导师的研究和国外关注的方向。这些都对他回国以后自己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选择从教圆理想

2011年博士毕业的时候,彭鑫博士放弃了到知名企业的入职机会,成为我校的一名老师。对他而言教师不仅是职业的选择,更是一种理想与事业的追求。从教以来,彭鑫博士从学科专业建设到课堂教学改革,都丝毫没有懈怠,就是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2012年以来,彭鑫博士先后参与了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点建设验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验收等多项学科平台建设任务。2014年,他独立承担起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体建设方案、技术路线和材料组织工作。谈到自己参与过的这些学科建设平台,彭鑫认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实验条件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也为老师营造了良好的科研试验环境,更是提高学院和学校影响力的有力保证。正是以这些学科平台为依托,自己才能够连续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厅级科研课题。
在学生指导上,彭鑫博士一直在思考地方本科院校通信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努力将自己的人才培养思路贯彻到具体教学工作中。他指导了一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导一名2014级硕士研究生,并承担了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任务。带领学生做科研时,彭鑫博士主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申报各种研究项目。“我会以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引导学生们做新的探索。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为他们以后的研究打下好的基础。”
对彭鑫博士来说,教师的科研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而高校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群体,因而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信在我校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彭鑫博士将在他喜爱的专业领域继续扬帆前行,不断取得教学、科研新成果。(学生记者/谭思婷 但向婕)

本栏目由科技处协办。


【责任编辑:】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