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渤:从加勒万河谷走出来的“钢铁战士”

作者:舒晨杰 戴轶灿 田蕊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4-11-08 浏览:
A A A

18314

“年少时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是考验信仰。”这是机械与工程学院学生刘渤记录在日记本里的一句话。怀着对迷彩军装和军队的向往,刘渤毅然写下了戍边申请书。彼时20岁的青葱少年,即将前往距离家乡娄底4685公里的边疆,书写属于他的青春华章。

“入伍就要当好兵”,入伍三年,刘渤曾服役于新疆特种部队某旅,在一次边境冲突中,刘渤为占领高地不幸负伤,留下了缝了十一针的伤口印记和一根断掉的骨头。回望军旅生活,刘渤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四有优秀士兵两次,边境边防斗争表彰一次,为国戍边表彰两次,和平使命表彰一次。

军旅生活,一场励志之旅

赶到部队的第一天,怀着一腔热血的青年便遭到了边境恶劣自然环境的迎头痛击,巨大的昼夜温差、强劲的风力和长时间高强度的太阳光线照射无时不在考验人的意志力。4500-5200米的高原海拔使环境极度高寒缺氧,让初来乍到的刘渤感到头晕、流鼻血、咳嗽,更甚者,一点点感冒便会引发脑水肿、肺水肿等致命危险。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已然不易,但现实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比外界环境更难以调节的是心理上的压力,长时间的精神紧绷以及高压、战备状态时常冲击着刘渤的心理防线。当时的边境局势十分紧张,刘渤和战友们需要时刻保持战备状态,经常性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趴在山头等待命令是常态,在物资送不上山时,干嚼方便面就成了填饱肚子的唯一方法。

刘渤在那片狂风总能卷起沙砾、遥远而苍茫的边陲之地度过了一段“孤独而又充实”的时光。对于那几年的经历,刘渤觉得是一个人的远行,就像是做了一场大梦。巍峨雪山之巅,辽阔高原之上,没有万家灯火,没有家人陪伴,日升月落,四季轮转,“梦醒后”不变的是刘渤内心的坚守和信仰。

喀喇昆仑的寒山冷月长不出娇艳的玫瑰,刘渤和战友舍小家为祖国,用青春和鲜血浇筑着共和国不朽的丰碑,这是比玫瑰还要动人且美丽的永生花。

军风垂范,一段扬魂之路

千里热血边关,遍地英雄屹立。“不管是站岗还是上前线,党员战士和班长永远都冲在最前面,家里有兄弟姐妹的战友要先站出来写遗书。”他们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让刘渤深受触动也让他更加坚信我国军队是一支具有极高信仰的队伍。

当时的中印边境并不安宁,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军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们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们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边疆,生命尤为脆弱,却又尤为坚韧。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他是我的同年兵,但是很遗憾我没有见到他生的样子,我们后续部队赶去支援他们团的时候,白色床单已经盖着他抬了下来”,但为捍卫祖国领土,哪怕风似刀来也要坚如铁。无数高原官兵时刻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边境线上,大丈夫以身许国,赤胆忠心,青春无悔!

在这段长期斗争中,刘渤失去了同甘共苦的战友,“他们有的刚新婚,有的刚成年,还有的迷彩胸口中还装着日思夜想还没来得及见面的姑娘”,然而,这次他们都失约了,他们的爱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深深地扎根在了这片雪山之巅。

壮烈牺牲的战友用实际行动践行“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铮铮誓言,战友悲壮牺牲的余痛还未消,和自己同吃同住两年、刚新婚不久的班长在执行任务中意外牺牲,让刘渤再次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生死的离别像一个过滤器,洗刷刘渤心中所有的浮华,只剩下他对这群“可爱的人”、这片广阔土地最真挚清澈的爱!

光荣退伍,奔赴新征程

入伍懵懂青年,归时顶天立地。光荣退役的刘渤选择继续求学深造,他通过退役政策来到了湖南理工学院,加入了民兵连大家庭。

从战士到教官,身份的转变,让刘渤变得更加柔和,不同于战场的紧张与残酷,刘渤感受到了独属于新生们的纯真和美好。有一次晚训,刘渤感冒发烧身体不适,很少说话,机械学院的新生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反常,纷纷围上前关心,还打开手机手电筒给他捧场,哄他开心。这一暖心举动,给刘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刘渤感受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温情。

刘渤深知自己作为学生领路人的责任,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训练目标,第一次带新生军训的他采取宽严相济、循序渐进、慢工出细活的训练方法。“我们没有加训,只是在正常训练时间要求会更加严格,别人定三分钟,我们就定五分钟。”虽然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态差强人意,但是刘渤给足了他们耐性和时间。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断磨炼他们的意志力,增强抗压力和团队凝聚力,引领新生们一步一脚印,一点点进步。

不同于训练时的严肃,私底下的刘渤是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人。在新疆特种部队的那几年,刘渤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是部队里的新闻报道员,曾参与部队宣传片的拍摄以及大幅宣传画的绘制。现在,在军训的放松时间,他经常带领新生们拉歌、整活,以此缓解一整天训练的疲惫感。“希望为他们上好人生的第一堂课。就像自己种下的一颗种子,慢慢等待它发芽、开花、结果。”刘渤严格与温情并重,有时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与新生亲切互动,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戍边故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他希望能通过这些故事,将中国军人身上不畏艰苦、顽强不屈的精神传递给他们,让新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大学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这种既严格又温馨的相处方式,让学生对刘渤充满了感激和敬爱。

信仰之光,指引刘渤去往祖国边疆;戎装青春,缓缓洗净内心的急躁与浮华。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稚嫩的少年,经历边陲风与雪的洗礼、刀与血的淬炼、生与死的考验之后,已然褪去稚气,磨平棱角,得到了蜕变与成长。

长存报国志,以己之学识,强中国之国防。不忘来时路,征途正恰时,再次踏入校园的刘渤将携着战友的遗志、军人的精神、新的愿景继续谱写人生诗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