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理工·人物】汤卫根:让好师风薪火相传

作者:周蕾 吕湛湛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2-09-08 浏览:
A A A

10E1E

从17岁站上乡村中学的讲台,给同自己差不多大的学生讲解英语单词、语法,到如今仍在湖南理工学院的课堂侃侃而谈莎士比亚和尼采……43年来,汤卫根在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探索师道,传承师范。他用半生与外语教学“死磕”,始终不忘教师根本,将教好书、育好人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让好师风薪火相传。

C42F

从好老师那里传承好师风

“我离‘四有’好老师还差得太远,但因为我有幸遇见过不少好老师,努力成为他们也就成了我毕生的追求。”汤卫根回忆起人生几个重要的求学阶段感叹道。

中学时,他遇上了屈原农场“最好的英语老师”——昌炽。他曾是中美合作所的翻译官,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场,“他的英语说得实在漂亮,此后很多年我都觉得他的英语发音最标准。”对当时还非常顽劣的汤卫根,老师总是包容、谆谆教导,“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曾是这位英语老师兼班主任给他贴上的标签。面对老师的耐心和良苦用心,汤卫根终于有一天“醒事”了,立志跟老师学英语,高考报考英语专业。

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1978年底,这位恩师获得平反,调回了省城。“高考冲刺阶段却没有了老师,我怎么办?”含泪送别恩师,汤卫根心里除了不舍,更有对未来的迷茫。这时,校长找到汤卫根,希望昌老师的得意门生能出任这所中学的英语教师,“那是1979年,我就模仿着恩师的样子,站上了中学英语课堂的讲台,承担着初一到高二年级的英语课教学,但在教学中我只能讲一些书本上的单词、语法,帮助学生应付中考和高考。”教学之余,他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

1982年,汤卫根再次下定决心,和学生一起考大学。这一年,他考上了湖南理工学院的前身——岳阳师专,入读外语科,专攻英语教育。彼时的科主任谢霭如,是汤卫根英语学习、教学路上的第二位偶像老师。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风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也对他后来传承发扬外语学院严谨治学传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至今收藏着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本专著——《英语中的分隔》,老师扎实的中英文功底让我敬佩不已,我决心努力练成。”

1985年,汤卫根作为优秀毕业生,选择留校任教。自此踏上大学讲台的他逐步摒弃中学的语法和翻译式教学,开始注重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探索启发式和情景构建的教学模式。所谓教学相长,在教的过程中汤卫根再次感觉到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进一步深造的必要。1989年,汤卫根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与翻译等知识,并开始英美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赵甄陶、张文庭和周定之等全国知名教授,他们潜心学术和教学,不计世俗得失,在各自研究领域造诣非凡,让汤卫根真切体悟到了做一名“好老师”的价值追求。这之后,汤卫根还曾先后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访学进修,也在一众大师的影响之下逐步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沉淀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理念。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治学、教学道路上,汤卫根始终记得并感激着自己一路上遇到的这些恩师,“传播知识、传授师道、传承师范”是汤卫根认识到的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也是他40余年认真履职而结成的一种情怀。


A5D5

学习、思考、创新,永远都是进行时

研究生毕业后,汤卫根选择回到母校。1994年他被任命为外语系副主任,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从这一刻起,他开始系统思考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大学英语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爱上英语,拓展思想,而不只是掌握一门语言工具。”于是,他在当年便首次开设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课程。

1999年,汤卫根前往北京外国语大学做访问学者。“不愧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顶尖学府,他们的学术水平、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真是国内一流。” 汤卫根感慨道。在北外学生们开展的“英语话剧之夜”上,汤卫根深受启发。精致美观的舞台上,柔和的灯光照到学生演员身上,演员们以流利的英语台词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语言与文学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返校伊始,汤卫根便主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亲自给学生开设了《英美戏剧欣赏与实践》和《英语诗歌欣赏》两门选修课。在学生中组建莎士比亚戏剧社,并将“话剧之夜”这个项目引入学院的外语文化节,让学生们在沉浸式的话剧表演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学艺术素养。

北外的访学也为他本人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他聚焦欧美戏剧研究,并广泛阅读西方哲学和西方文论。随后几年,他在《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美国现当代戏剧论文,在《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外国文艺》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剧本翻译。

2009年,汤卫根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做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同时,汤卫根也特别考察了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并深入课堂观摩。“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教师更注重学生思想的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吧!”这是汤卫根感触最深的地方。2010年回校后,汤卫根综合自己的体悟和本院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自主学习-讨论式教学-形成性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在全学院推广,该模式与10年后国内高校广泛倡导的OBE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刚开始,有些老师并不能理解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有不少质疑之声,汤卫根就以自己的《英美戏剧欣赏与实践》课堂为例,邀请老师们前来观摩。课堂伊始,PPT上就呈现一套阅读测试题,其中不乏一些有关作品舞台设计、人物行为和对白的细节问题。之后,课堂上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由表达或PPT报告呈现。汤卫根解释道:“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课前阅读,属于输入的过程,而讨论式教学则是思想输出的过程,多在课堂上展开,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指针对自主学习和讨论式教学进行评分。”“汤院长的课给了我不少启发。”直到现在,外语学院翻转课堂的首创者黎金琼老师对第一次旁听汤卫根的课堂记忆深刻。

作为外语学院的院长,汤卫根着意将“严格”二字融于外语学院“严修内外,格致中西”的院训中,这样的观念贯穿他30年的教学管理始终。他认为专业内涵体现在严正规范的日常教学,规范就是品质,也是质量;同时,立足新时代,汲取新观念,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建构与态势,也是汤卫根关于外语人才培养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建构、不断优化之路。他仿佛一只衔泥筑巢的候鸟,奔波于不同的高等学府,将其优秀的教育经验化作他山之“石”,一点点带回外语学院,一次次打开学院外语教学的新局面,最终筑就了如今蓬勃发展的外语学院:

2016年,学院获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培养授权;

2019年,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共建博士学位点;

2020年,英语专业被认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又被认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获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筑路

李香是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回想起10年前汤卫根对她的“折磨”,她记忆犹新,“在准备复赛过程中,他反复强调一定要有深入的文本分析,才能设计出一堂好课。他对我参赛的文本挖掘、课堂用语、PPT设计、教姿教态等一一琢磨把关,一次次组织同事陪我磨课,几近苛刻。”就这样,李香在汤卫根的“魔鬼训练”下脱颖而出,成为了外语学院第一个全省课堂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自此之后,在汤卫根的磨砺下,黄慧雅、余凤梅、湛朝虎、谭实等青年教师相继摘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一时成为湖南省外语学界的“湖南理工现象。”李香说,“回望过去的十年,在做教师的路上,十分感恩有汤院长一路指引,帮助我们进步。”

青年教师徐佐浩是汤卫根2003年在西安外国语学院招纳来校的,为督促他的成长,汤卫根多次找他谈心谈话,鼓励他出去读博,“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你必须进一步提升自己。”为让他安心深造,汤卫根自己顶上去,超负荷地接下他和其他读博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在他的扶持下,徐佐浩迅速进步,近两年先后在外语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其他重要期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而青年博士杨稼辉第一次见到汤卫根就被他真诚待人的风格所打动,正因为这奇妙的第一眼缘,也让刚从湖南大学博士毕业的杨稼辉在进行抉择之时毅然地选择了湖南理工学院。“我也接到不少学校的邀约,但最后选择来湖南理工学院工作,直到今天我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正确。”就这样,汤卫根还先后招揽了杨烈祥、宋以丰、魏政等博士来校,整体打造成了当前颇具实力的语言学学术团队,为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关于汤卫根对青年教师的影响与帮助,学院副院长邹娟娟体会更深。1996年邹娟娟来校任教时,汤卫根正是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当时,汤院长只要没课就会去年轻老师的课堂上转悠,而且他听得很认真,这让我时刻紧张着,也督促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最受学生们欢迎的演讲课老师,再到现今的副院长,邹娟娟与汤卫根共事已达26年之久。回想起汤卫根对自己的一路扶持,她很是感恩,“汤院长会在我有所懈怠时,念起紧箍咒,敲响我心中的警钟。我一直尊称他为“您”以表我心中的敬意,因为汤院长真正是我人生路上值得尊敬和拥护的良师益友。”

严苛与关怀,倾注的是对学生真诚的爱

10415

汤卫根特别看重对学生人生方向和专业学习的引导。每一届新生开学典礼,他都会对新生做一堂“学什么、怎么学、最终能学成什么”的演讲,仔细传达给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观点,“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同样,在英语学科领域教育硕士的培养中,他创造性地开设了一门《英美教育文学名篇鉴赏》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品读文学作品,更是为了通过作品帮助师范生领会自然、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灵的启迪,以及对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影响,这无疑是一门培养“师魂”的教育课程。“因为我的目的是培养一群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这门课程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汤卫根特别认真地说。

对学生的学习,汤卫根无疑是严苛的。为了检验和巩固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汤卫根亲自为大四学生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这门课。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他亲自审核每一位毕业生的论文,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战战兢兢地通过他的最后一轮学术“责难”才能顺利毕业,“作为学生离校前的重大考验,学生能借此树立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形成严谨的作风对其未来工作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除了严格要求,汤卫根也毫不吝惜对学生的夸奖。“昨天你的发言很好,思路清晰,紧贴实际,表达新颖,老师和同学反应很好,谢谢你!”研究生陈芊从没想过在新生开学典礼发言后还会接收到来自院长的短信,“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让我很惊喜。”

汤卫根对学生的关怀也总在一些细微之处。研究生龚慧兰在今年研究生复试面试时做记录员,中途休息间隙,汤卫根在交流中了解了她的职业规划,给出了不少建议,“不论课上还是课下,他悉心的关怀和指引,总是让我深受鼓舞。”龚慧兰想起这些依然感动。


14B11

汤卫根对学生的关爱是真诚而坦率的。2022年初,汤卫根接到一封发自美国的电子邮件,发件人是自称“爱哭鼻子”的2004届毕业生许红云,她感恩于汤卫根在她考研时的理解、安慰与帮助,“我考上了北京的研究生,而我忘了谢谢您,是您那时候鼎力支持我和其他同样怀揣研究生梦想的同学,是您让我们充满希望,由衷地感谢您!”;感动于在她面对人生关键抉择时汤老师没有替她拿主意,而是鼓励她坚守内心的独立;感佩于汤卫根马上面临退休仍“无法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她写道,“‘无法放弃’传递的是您教书育人真诚的心、对专业热烈的爱!同时我也为外语学院的学弟学妹们感到荣幸,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里的大福气!或许他们现在还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再过10年或20年,他们肯定会像我这样,在心底里感觉到您的温暖,您曾经在我们幼稚的心里埋下光的种子!”(学生记者/周蕾 吕湛湛)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