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美理工·团队】 雨从青野上山来
——我校赴平江县扶贫工作队工作走笔

2015年4月9日,距离岳阳市3个多小时车程的一个偏远山村—平江县童市镇大糙村里,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带着砍刀,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用一个多星期走访了大糙村分布在几座山头上的116户村民,留在身后的是一条条他们用砍刀清理出来的通往各村各户的蜿蜒小路。久居深山的大糙村还没意识到这两位不速之客的到访将会给这个沉寂多年的小山村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文化甘霖正以写意的笔法泼洒而来。


经济脱贫的及时春雨

初到大糙村,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的姜剑鸣和李钊两位老师被触目所及的场景深深震撼:一条条崎岖山路是大山深处的大糙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116户村民,散居在不同的山头上,有的住在山下,有的住在半山腰,还有的住在山顶上。有的山上有多户人家居住,而有的山上可能只有一户人家。户与户之间没有一条直通的路可以行走,村民过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人走山路猪坐轿,人在流汗猪在笑,不是肥猪想坐轿,而是山间没有道。”村民口中的顺口溜道尽了地处幕阜群山之中大糙村的交通状况。

交通的不便直接导致了大糙村的贫穷与落后,面对大糙村的现状,姜剑鸣和李钊两位老师进村后便马上开始了走访工作,全村116户村民,必须了解每一户的实际情况,才能提出具体的扶贫方案。于是,每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两位老师就已经开始进村走访了,由于无路可走,他们必须随身携带一把砍刀,劈出一条路来。村里老人居多,村民靠山吃山,年均人收入不过几百,不少村民常年居住在风雨飘摇的危房里。走进村民洪雪均的家里,一眼望去就是几张破旧的椅子,一张破旧的木床,几张废旧报纸糊窗遮风挡雨,更没有一样像样的家电,这就是他孤身栖居所谓的家。这样的场景一次次震撼着驻村扶贫队,也一次次坚定了他们扶贫的决心。“我俩白天走村串户,晚上整理材料,那段时间基本上凌晨一点钟之前没有睡过觉,第二天六点左右又要起床继续工作。”回想起那段时间,李钊老师颇有感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对辛劳最好的回报。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调研,扶贫工作队的同志精准地掌握了大糙村的村情民意,哪一户村民最需要帮助,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扶贫队同志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针对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确定了17户村民为“精准扶贫”的对象,44户村民为“立卡建档”精准户,对扶贫对象进行分类指导,为各家各户量身定做了脱贫计划,还因村制宜,为全村制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项目规划。

结合大糙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市场调查结果,驻村扶贫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15年底注册了大糙村巨能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2月注入资金24万元注册成立了平江县巨雄农副产品生产有限公司,旗下的酒厂生产竹酿贤酒品牌4个系列的活竹酒。2016年5月,注入资金10万元为大糙村油茶低产改造280亩;2016年全村共计养蜂191箱,为村民增加收入15万元左右。此外,达到2级食用油标准的大糙村榨油厂项目也即将上马。

产业发展是龙头,基础设施完善是前提,我校扶贫工作队进村帮扶的一年多时间里,大糙村的基础建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2016年村里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正式竣工启用,办公设施,培训设备等全部按高标准配置完成;通往村里2、3组和水带坑共5.5公里的组级道路全部贯通;通村公路多处被滑坡塌方侵蚀的路段全部修复,还有大糙村环境卫生垃圾收集站建设、小盆形饮用水供水设施、照明亮化工程;组级公路修建、河道畅通、山塘治理、危房改造等工作到2017年也将基本完成,惠及家家户户。

灯亮了,路通了,水净了,沉寂的山野苏醒了。洪雪均家养的一头牛,五只黑山羊,余漱明家的二十六只黑山羊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更是对美好生活可望又可即的信心。驻村扶贫工作,就是当地村里树立脱贫信心的及时春雨。


责任担当的有心红雨

五加二,白加黑,驻村扶贫工作开展近两年,扶贫队两位老师的实际驻村天数远远超过规定的每年200天,尽管他们背后有学校、社会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可是在具体工作中,他们就像深入战场的孤军,责任担当是他们阻击贫穷这一劲敌的利器。

2015年,有一次扶贫队从外面准备进村时遇上大雨,车子行驶不远处发生了严重的塌方,”只要我们出发的时间再早一点,可能就出事故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两位老师仍然心有余悸。进村的道路被石头堵死了,怎么办?两位老师自己动手搬石头,清理出来了一条进村的路。亲自动手清理山路,对驻村扶贫的姜剑鸣和李钊来说是家常便饭。刚进村走访的时候,每人一把砍刀,硬是砍出了一条条上山下乡的路。有一次去走访山上一户住在山头的村民,山上路不好走,加上劳累,李钊老师不慎从山上滚下来,”腰腿受伤了,痛了很久“。尽管受伤给李钊老师的走访带来了诸多不便,可是想想村民们正等着自己,咬咬牙,拄着简易的拐杖,他选择了忍痛继续工作,两个人坚持在一个星期内就完成了全村116户村民的走访工作。

翻山越岭难,万里奔走也着实不易。两位老师一方面要着手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普及相关知识,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一方面要走访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确定具体的农产品生产计划,还要为将来的发展寻找客户,打开市场。两位老师驱车数万公里,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才完成这一项工作。那段时间,两位老师最大的困扰是“时间都去哪儿啦?”。

世间事,知易行难。舍小家、顾大家,好说难做。驻村扶贫期间,姜剑鸣老师的孩子正面临高考,他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李钊老师初为人父,可是爱人在医院生产的时候,他却只能带着对妻子的愧疚在大糙村里忙碌着。两年来,回家成了两位老师的奢望。

面对来自学校和社会的重托,面对贫困村民的热切期盼,怀着对家人的深深歉疚,扶贫队的老师经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风雨兼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去。


观念变革的酣畅夏雨

精准扶贫,观念先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扶贫方略不仅要使贫困人口经济上致富,更要帮助他们观念上脱贫。扶贫工作,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扶贫队同志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指导下,积极思考着如何利用高校自身科技文化优势,帮助世代深居深山的大糙村民转变观念,自力更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糙村村民整体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且留守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孩子。扶贫工作队依据国家政策为大糙村量身定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但是这些扶贫政策、发展规划刚摆在村民面前时,他们却不大关心。

针对这一现状,工作队结合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多次召开相关会议。走访的时候“一对一辅导”,为村民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扶贫基本知识与帮扶措施。对于不识字或视力不好的群众,逐句逐字的解读给他们听,让党的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充分调动贫困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他们还耐心细致为每一位村民讲解扶贫队为大糙村制定的发展规划,让村民明白接下来大糙村该怎么发展,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对脱贫的政策方针有了基本的了解,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很快在大糙村落地生根。

首先是对村里的农产品销售采用了互联网+的模式。经过前期调研,扶贫队决定借助学校的力量,依托我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对村里的农产品进行包装,注册商标后利用电商平台向社会推介。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大糙村扶贫微信公众平台、QQ群平台、专题网页、电商平台全部搭建完成,茶油、干笋等绿色放心土特产品逐步上线销售。

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大糙村土特产,走出了闭塞的山村,走向了广阔市场。在电商平台的运作下,前期从村民手中收集起来的农产品,短短一周就被抢购一空。惊喜来得如此突然,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2015年全村的油茶林面积达到300亩。精准贫困户徐焕炉养殖的黑山羊达到96头,年销售额突破3万元,一举摘下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 。

再访大糙村,你会发现,山民们的心思活络起来了,“精准扶贫“,”互联网+“,“绿色产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些当下流行的政治术语已经成了大糙村民们的口头禅。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精准扶贫的及时雨为这座苍茫沉寂的大山洗刷尘垢、孕育生机;驻村扶贫工作为大糙村重塑梦想,寻求突破。大糙村的天亮了。


后记:新的故事已经开始

 

大糙村的故事正带着掌声逐渐落下帷幕,此时距大糙村9公里的另外一个偏僻山村——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里,又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我校刘立刚、梁亭两位老师组成的淡江扶贫工作队。

与大糙村相似,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受教育水平低、青壮年外出务工、缺乏优势自然资源等原因,淡江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目前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劳务输出和粮、猪、茶生产等。淡江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540人,目前还有59户贫困户166人未脱贫。

刘立刚与梁亭老师组成的驻村扶贫队于2017年3月10日开始进村帮扶。进村的第一件工作同样是走访贫困户,了解每一户的实际情况,再拿出具体的扶贫方案。“走访的时候,蚊虫叮咬这些都是常态,现在自己亲身体会了才知道当初姜老师与李老师的工作有多不容易”,刘立刚老师笑称。虽然工作开展十分艰难,但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带着亲手制作的各种扶贫攻坚宣传资料,一户户上门走访,既要了解贫困户情况,又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扶贫的相关政策知识。3月中旬,淡江扶贫工作队完成了全部的走访工作,并根据整理的材料制定了初步的扶贫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初步制定出来后,仅仅20多天的时间,扶贫队完成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联系,改善淡江村基础设置建设。目前已经与交通、林业部门联系,接洽道路硬化与桥梁修缮工作,争取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扶贫增收项目。在产业开发方面,扶贫队为淡江村争取到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并在村里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与致富带头人洽谈产业开发项目。他们沿袭大糙村的扶贫模式,结合淡江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电商销售渠道联系,为淡江接下来的发展“铺路搭桥”。

万事开头难,虽然在短暂的时间克服困难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让扶贫工作队同志感到内疚的是对不起家人,刘立刚老师的小孩2017年要参加高考,梁亭老师选择来到淡江村扶贫后,年幼的儿子渴望有父亲陪伴的周末也成了一种奢望。“舍小家,为大家”,这是扶贫工作队同志们给家人们最质朴的解释,也是得到家人理解支持最充分的理由。

“困难是肯定会有的,但是不能太把困难当一回事,我们既有压力,也充满信心。大糙村的全面脱贫为淡江村树立了好的榜样,也积累了有益经验,我们相信大糙村的美好故事会在淡江村延续。”刘立刚老师坚定的说。(责编/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