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系以科研优势推动人才培养

作者: 来源: 时间:2007-03-23 浏览:
A A A
校园网讯 近年来,化工系瞄准学科研究前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实际,科研工作喜讯不断:3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在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化工系注重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科研促进教学的新路子。
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化工系要求和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药物化学”、“分离与分析技术”、“精细化工”、“材料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将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课堂,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科研项目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践操作的认识,将教师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生课外阅读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质量。
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化工系注重把教师在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引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科研组织中,该系采用“机构开放、人员流动”体制,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组织队伍、凝聚力量;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锻炼人才;同时,实施“传、帮、带”和“引进来、送出去”等措施,促进学术队伍的凝聚和成长,营造高层次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的环境。该系采用校、企合作等方式与中南大学、长岭公司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积极引进和补充优秀人才。科研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中成效不断凸现,目前,化工系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4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15人,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素质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工系通过“三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学生课余实践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创造条件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2006届毕业生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达16.7%,计算机二级通过率达95.1%,3年来,该系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6篇,2006届毕业生68人报考硕士研究生,33人被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录取,研究生录取率为48.3%,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2.25%。
化工系还注重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该系在充分发挥4个教研室科研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还成立了“现代分离技术与新材料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岳阳市钾盐研究所”,以进一步加强科研及科技服务工作。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该系不仅在规章制度上提出要求,在工作中进行号召动员,而且在机制上激活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有奔头、能受益,对承接课题进行资金配套、对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等,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特别是正在探索适合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使科研工作围绕“产学研”结合的思路来开展,形成“产学研”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责编: 初审: 终审: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