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亲!仅一讲台之隔的他们竟如此优秀!

作者:易茜屿、张星雨、莫寒霜、杨洁 来源:新媒体中心 时间:2018-11-06 浏览:
A A A

亦师亦亲!仅一讲台之隔的他们竟如此优秀!

教师,是他们的共同职业

他们站上讲台走入教师岗位已有些年头。

他们守候一方净土耕耘三尺讲台

用青春挥洒激情,用生命熔铸崇高

理工记录着他们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践行脚步

也谱写着他们的教师梦、理工梦

岁月改变了他们的容颜

然而坚守未变奉献未变执着未变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肯定

与大家仅一尺讲台之隔的他们

官微君想那句话一定是

“因为一位老师,爱上一门课、一个专业。”


undefined


华杰:银丝映日月 热血沃新花


“我觉得华老师的声音非常好听,人也很亲切,就申请加入了他的科研兴趣小组。”16级化学专业的郭咪谈起为何加入这个兴趣小组时带了些羞涩,原来竟只是因为老师具有磁性的声音和温柔亲切的性格。在后来参与科研的过程中,让她对华杰老师肃然起敬的,还是华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带着好奇,走近了这位“圈粉”无数的老师。


undefined


行走在科研路上:学生是他最深沉的牵挂


“教学与科研是分不开的,我把科研的最新成果带到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专业学习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而科研也让我在教学中总结提炼出的理论落地生根,反过来检验教学中的内容。”华杰老师对于科研和教学的关系有他独到的见解,但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他行动的落脚点永远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上。


华杰老师本科期间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生期间专注于精细化工,博士扑身在化工专业英语上,但他从未放弃过的是印刷油墨的研究,已经坚持从事印刷油墨研究25年。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项,授权国家专利2件,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undefined


华杰老师对于科研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也有他的见解:“只有将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这个科研才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创业的过程也给科研提出了要求,可以说为科研指示了方向。”正是这一想法,坚定了华杰创办企业的初心:更好地研究油墨。


与他自己的科研同等重要的还有他的学生们,“我特别希望这家企业的开办能让更多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到油墨研究中来,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一位加入到华杰老师企业的学生介绍说:“只要你感兴趣,华杰老师的企业都欢迎你,哪怕是做营销工作,他也很欢迎你来实践。”看似兜兜转转的努力,其实都被一个群体牵动着,那就是他的学生。


甘做指路明灯:照亮学生的专业前景


化工学院的科研兴趣小组也是华杰老师发起成立的,他欢迎本班以及其它班级的同学参与兴趣小组的科研工作,他多方奔走,不断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科研指导,引导更多的学生走上科研道路。他开创了由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的形式,高年级学生是由老师手把手带出来的,有过专业竞赛的经验,他们在辅导学弟学妹的过程中也能增进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当然,老师全程参与这个过程,会随时处理学生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兴趣小组捷报频传,获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


undefined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些一串串喜人的数据,是学生们明亮的科研和成长前景。数据背后,却离不开指导老师华杰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繁忙的教学时光之余,华杰老师把很多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里,与学生们在一起。他的生活,被平均分在了讲台上和实验室里,他的心,时刻积蓄着力量助学生启航。他会随时在实验室里巡视,并不是为了监督学生,而是为了学生遇到问题他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答。搬运实验器材和研究材料,他都身体力行,甚至抢着多搬一点,为学生们做实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和学生在一起:他的身份不只是老师


亦师亦友,是很多学生对华杰老师的印象。课上严谨,课下温和,是华杰老师同等吸引学生的两张名片。从九十年代进入校园,二十多年来,华杰老师一直走在教学的第一线,在任职专业课教师之外,也担任了多届班主任。他将自己所了解的学习方法、经验倾囊相授,所带班级的考研率一直很高。


他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很关照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为更好地和学生交流,他会多次开展班会活动,课下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有困难就来找我”,是他反复和学生强调的一句话,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而是无数点滴行动汇成的誓言,即使是对已经毕业的学生也是如此。王海兰和涂媛是华杰老师不同届的两位学生,但是却因为他的牵线搭桥,两人惺惺相惜,互相帮助,一起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


undefined


“安全第一”,每每进入实验室,华杰总不忘提醒一句。一次,一位学生不慎将盛着刚刚合成的试剂的器皿打碎了,华杰老师见了,急忙过去查看学生的情况,而对于这个失误,却只字未提。平时,他虽然话不多,但总是细心周到地留心着每一位学生。只要学生的嗓音微微变了,他就能发现异常,然后细声询问情况,得知是普通感冒之后,才安下心告诉对方多喝水,注意休息。


每当课题实验持续到饭点,那么接下去必是华杰老师和学生们共进一餐的时光。在餐桌上,他不停地让学生多吃点,吃完也不急着走。这时,他关心的便不仅仅是关于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话家常是他的一大兴趣,他细心询问学生与家里人的相处情况,和学生谈谈梦想和未来的生活。仿佛他就是一位父亲,感慨着子女们的成长。


undefined


黄燕:“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undefined


毕业前陪在身旁,毕业后站在身后


黄燕,化工学院博士、教授,拥有三十多年的教龄。这位温婉又严厉的老师,在学生心中,她的笑容和鼓励,就是他们照亮世界的太阳故事那样多,而那天却让黄老师记忆深刻。


“黄老师,我也不想打扰您,可是我儿子他……”一天,黄燕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是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的母亲打来的。她告诉老师,自己的儿子痛苦颓然,甚至要放弃学业。从开始的诧异到满心焦急,她想起那个考研成功便一路南下、只为当面道谢的耿直少年,心头一紧。

迅速联系姜慧,接通电话后她松了一口气,而千里之外,电话另一端的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却泣不成声:“老师……”


还记得,当初叫姜慧这个孩子的考研路就并非一帆风顺,她不断鼓励、多次辅导,学生在经历一次落榜仍未放弃,终于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困惑、担忧,她不知道本该前途光明的学生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听完学生断断续续讲完半年读研生活后,她很心疼。安抚他,慈母般温柔宽慰,一点点瓦解学生心中的郁结;引导他,耐心分析指点,让学生重新燃起希望。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励学生凝起力量抵御困苦,劝导学生为自己的未来继续前行。


讲起这件事,老师脸上仍有唏嘘,想起来便当即和学生联系,听得学生现在状态很好,笑容灿烂地让我们都颇受感染。


undefined


像这样的情况,黄老师也已经遇到多次了。对于学生,她总有用不尽的温柔和耐心,她希望自己能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启明灯,当一天老师,便做一辈子的引路者。


“现在很多孩子的情感培养从小便缺失,思维受限,自己困在笼子里不肯出来。”她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哪怕不是她带的班。当她发现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家长、和身边人之间的矛盾封闭了自我,她选择主动亲近她,了解情况、细声安慰。她从不怕学生犯错,只怕他们没有尝试便否定了自己。


如今,她仍和许多学生保持联系,每逢节日,她总能收到来自天南海北的问候,当通过电话讲起过往,学子们在情到深处时,甚至会语带哽咽。“将心比心,他们就是我的孩子。”黄老师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只是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


站上台满心教学,走下台满腔真情


如同月亮围绕着地球公转一样,黄燕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着学生打转。将课堂流程一一记录在册;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寻找切入点,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热心帮学生答疑解惑……她用自己的经验与用心保证着每一节课的效率。


undefined


从教多年,她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张弛有度,通常讲完课会给学生留十几分钟让他们自己动手做题。当堂检测的效果是最好的,及时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对错误及时更改,这是她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技巧。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精准助学”,对游刃有余的学生略微增大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黄燕老师上课详略得当、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听她的课,大家都是聚精会神,大脑时刻处在活跃思考状态。老师会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度能不能跟上,这样教能不能接受等等。她善于和学生沟通,上课知识前后逻辑关联性也很强。总之,黄燕老师是一位有着超高业务水平的老师。”学生张花香对她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有别于其他教师,黄老师还喜欢熬一锅醇厚的“鸡汤”浇灌学生。黄老师认为,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巧妙的方式告知,给予学生信心,让他们懂得去主动学习,他们才会走得更远。


undefined


走错路发现世界,走对路发现自己


阴差阳错,大学专业为环境工程的黄老师,没有从事与当时刚刚兴起的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是进入校园,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让一个活泼外向的人安下心做一位教师,这无疑是有些困难。黄老师告诉记者,“我原先没有打算教学,只想去企业、工厂干实事。”然而教学这份工作,她一干便是三十余年。


一开始只是“做了某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好”的念头迫使她认真授课,可随着与学生的交流越发深入,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开始真正热爱这份职业、这个岗位,“此时此刻我认为,这个职业真是选对了。”认真教授课程,学生认可她,并因此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对她而言是最好的回报。


时光流转,岁月飞逝

两位老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始终保持攀登的姿态

却又在一批一批的学生面前甘愿俯下身去

搭成人梯将他们送到更光明的境地

这数十年的一仰一俯间

正书写了他们作为教师的大爱大德


当然理工的每一位老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学生为理工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不求回报的他们面对外界的赞赏

或是微微一笑

或是轻言一句

“我只是在尽力做一个有良知的老师。”

“我只是在尽一个教师的本分。”


湖南理工学院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易茜屿、张星雨、莫寒霜、杨洁

排版:易茜屿

图片:湖南理工学院

投稿邮箱:2950970197@qq.com

湖南理工学院新媒体中心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