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霸!斩获数模国际一等奖!
真学霸!斩获数模国际一等奖!
“4月21号下午,涂兵博士在群里发布我们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的消息时,刚刚睡醒的我瞬间很清醒,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荣获竞赛一等奖的周美玲在接受采访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四天四夜的辛苦准备终于得到了回报,真的很激动!
大赛背景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和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的缩写),即“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其中MCM始于1985年,ICM始于2000年,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得到了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SIAM)、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研究协会(INFORMS)等多个组织的大力支持。该赛事自1985年举办至今已有33届,吸引了来全世界20多个国家千余所高校参与,为现今各类建模竞赛之鼻祖。MCM/ICM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未来科技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3名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最终要求以标准的格式、流畅的英文提交一篇20页左右的论文到竞赛组委会。该竞赛非常重视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与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由专家组评阅后评选出优秀论文。除了不允许在竞赛期间与团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讨论赛题之外,允许使用图书资料、互联网资料、任何类型的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等各种资料和技术路径,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此次竞赛于北京时间农历2017年腊月24日-28日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同步举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系统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及IIP创新实验室组织了13支代表队参加竞赛。比赛前,以涂兵博士为主的指导老师团队,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坚守在MLRS实验室里,对报名参赛的同学进行集中培训。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四天四夜的辛苦奋战后,4月21日从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组委会传来捷报,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一举夺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1项、国际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3项,这是继去年首次参赛获得1项国际二等奖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廖卓浪、周美玲、彭进
MLRS创新实验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教育兴人,实干育才”的宗旨,鼓励并支持学生考研,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作为第一课堂,紧密结合该创新实验室的研究性学习作为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交流能力。实验室深知并贯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古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技人才。除了学习相关软件、每周一次的系统培训,老师们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形成相应的成果。从最初的懵懂、一次次跌跌撞撞的尝试,到最后得心应手地独立完成作品,这样难能可贵的成长体验,正是老师们在一旁悉心指导下的所得。在这样优秀的团队的支持下,成员们培养了极高的凝聚力,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与效率,为着心中的目标不懈奋斗。2017年,该实验室第一批成员考研上线率达百分之百,八名同学全部被理想的高校录取。
记者在与MLRS创新实验室的成员们交流中发现,尽管他们之间各有特长、和而不同,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思考问题“快、狠、准”,做起事情来更是丝毫不拖泥带水。或许正是拥有这样的高效率,成员们才能仅用四天时间便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在国际赛事中摘得桂冠。而这样的成功,不仅离不开成员们的积累与努力,同样也离不开指导老师们的不辞辛劳的默默付出。
周美玲、廖卓浪和彭进所在组研究的方向是:如何衡量一个国家脆弱性?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又该用怎样的方法才能降低国家脆弱性?他们分工明确、合作紧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花费四天四夜的时间便完成了高质量的论文写作,最终荣获一等奖,着实令人钦佩!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五六十个同学挤在一间实验室里,再加上临近过年,学校里大多数同学都回家了,而他们还在实验室辛苦准备,天气特别寒冷,难免心里会有一定的落差感,四天四夜的时间一直在准备、修改论文,几乎没怎么休息,但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同学、老师们日夜相伴,互促互进,最终还是收获了可喜的成绩,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知识都是日积月累的,只要肯一直坚持,总会厚积薄发,如果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没有付出行动,当别人都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便会不知所措。与周美玲同组的廖卓浪和彭进都是信科学院17级的学生,他们进入大学以来就不断告诫自己:想要做好任何事首先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学习上要多学多想、精益求精,不断充实自己。尽管还在读大一,但做任何事都要早有准备,才能遇事不慌、沉着应对,这次成绩的取得,也少不了平日多积累的功劳。
彭进
“多学”,是周美玲在接受采访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她总结出来的获奖经验就是:多学多想,坚持不懈。很多时候,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中途停止就很可能前功尽弃,一切重新来过。比如建造一栋建筑,每增加一层,就能看到更远处不一样的风景,但半途而废就好像楼倒了一样,在平地上又怎能继续看到远处的风景?对于之后的大学生活,周美玲表示一定要多学东西,技多不压身,人生就是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日后有什么比赛都会积极报名参加,毕竟只有尝试过才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更进一步,也不想给自己的大学四年留下任何遗憾。
周美玲
同时,此次获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身边的同学都对他们感到十分敬佩,在同学眼中,他们一直双十分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但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十分谦虚,多次强调这次荣誉的取得,少不了老师们的帮助与学校硬件设施的支持。在准备此次比赛的过程中, 包括涂兵、欧先锋博士在内的指导老师团队,毫不保留地向所有的参赛同学传授经验,一直守在信科学院的MLRS实验室里帮同学们修改论文、提出意见,后勤工作也都是他们在操劳,有这样优秀老师团队的“神助攻”,真是想不获奖都难!
廖卓浪
参加此项竞赛的主要发起者与指导老师涂兵博士,潜心科学研究与学生团队培养,近三年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南省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一等奖1项、国际二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与学生合作发表SCI期刊论文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项,指导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5人,深受师生好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不会轻轻松松,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简简单单的“成功”二字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这样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团队,值得每位理工人引以为傲!
湖南理工学院
文章来源:原创
编辑:龚美琪
排版:杨涵渺
图片: 熊曼筠
投稿邮箱:2950970197@qq.com
湖南理工学院新媒体中心
下一篇:舞剧《屈原》,动人献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