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外部学习小组赴京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业精读、口语教学开放暨教学研讨会”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05-26 浏览:
A A A

为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改革成果,探讨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成果和动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5月16日至19日联合举办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专业精读、口语教学开放暨教学研讨会”(以下简称开放周)。公外部派出五人学习小组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活动。

三天半的开放周主要包括课堂观摩与专题研讨两大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为配合此次开放周的学习与交流,向与会老师开放了一年级的英语精读与口语课程,这两门课同时也是北外推行外语教育改革,推广本科生思辨教育培养的两门重要课程。无论从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思辨这一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类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新近囊括的概念都贯穿始终。为期三天半的开放课堂让与会老师领略到了北外课堂的广博性、包容性与创新性。

课堂观摩篇

以口语课程为例,北外同许多学校一样采取分级教学机制,按口语基础程度将学生分别编入基础对话、公众演讲、人际交流与英语辩论等课程。此次开放的主要是大一公众演讲与人际交流课堂。在北外的口语课堂,老师是课程的协助者、引导者、激发者,却不是主角。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选题,修改个人提纲,搜集例证与写稿工作,课堂就是演讲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就公众演讲课程来说,课堂活动环环相扣,要求每位同学全情投入,因为每个人既是演讲者也是评委。口语课上推广同伴评价机制,某位同学在上台演讲后,其余同学被分成三组各司其职,分别从演讲内容(content)、语言组织(language)及演讲技巧(speech delivery)三个方面对演讲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与被评价的方式不断锻炼学生对成功的演讲、优秀的演讲者的鉴赏力,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逐步改进。老师的提问也很有针对性,包括对学生所引论据的出处、可信度,观点如何持续挖掘或学生个人立场来发问,为日后撰写大型论文打下铺垫,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思辨的特质。此次学生演讲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如何与小学生谈性教育》、《国内公益广告革新之我见》、《怎样从个人身体语言解读其内心活动》、《以貌取人缘何有理》、《论迪斯尼动画公主角色对性别角色定位的误导》、《中国重定电影审查制度迫在眉睫》…… 在口语课程的另一课堂“人际交流”上,课堂活动包括学生对导读文章的presentation演示(主题为爱情发展所经历的各阶段及其特点),小组的即兴戏剧表演与情景剧接龙。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鼓励他们去思考,用英语讨论人生问题。

北外的精读课堂也分外充实。精读的课程目标是能力导向型的,注重内容的人文性,重点亦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编排或是课时安排,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本质、功能、使用、学习以及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多元文化等一系列主题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思考。精读课一星期三次(六学时),在第一学时之前学生需通过查阅工具书、检索网络资源等方法对单元主题和篇章背景信息进行初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在第一次课上,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精读文章的文体风格,对文章作者以及文章背后有可能涉及的社会历史潮流进行合作发掘。以提问的形式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从教师的角度予以补充。比如北外侯毅凌教授的精读第一课就对二战之后美国文学“垮掉的一代”、《弗兰肯斯坦》的文学渊源与影像化历史等做了简略阐释。精读的知识不仅局限于一两篇文章,而延伸到了对主题的批判性思考、对社会历史思潮的探究等领域,使与会教师领略了名师风采却也对每位老师提出了的高期待。

在课堂观摩之外,北外英院的多位教师对一年级精读与口语课程安排进行了说课,并与参与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说课内容包括整个基础阶段的精读和口语课程编排、课时安排、评估方案以及单元样课。课堂观摩作为本次开放周的一大特色,使参会教师有机会零距离体验真实课堂、教学设计和师生表现,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博得了老师们的喜爱与好评。

专题研讨篇

在专题研讨环节,北外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杨鲁新教授、英语学院杨莉芳博士、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宋毅副教授和参会教师分享交流了她们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最新发现与成果。

专家们的研究纷纷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与高期待。教师不应只扮演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应努力争做一个教学观察者、研究者,多观察课堂、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观察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从而以研究指导与促进教学。教师也应是一个善于提问的人,要通过多提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应用型问题来训练学生比较、推理、阐释等高层级认知能力。教师在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的同时也应做一个勇敢的实验者,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给予他们挑战,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发现知识、发现兴趣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闭幕式上,北外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也对广大英语教师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孙教授认为,如何成为合格的思辨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他对教师提出了三点建议:

1.虚心学习思辨的品质与技能,学习什么是思辨能力,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学习;

2.学习和实验思辨英语教学的策略,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积极尝试;

3.让自己成为思辨的化身,率先成为思辨的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塑造学生。

最后,孙教授借用并改编了美国哲学家Emerson的名言,对本次大会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升华:Through me critical thinking acts; through me, it speaks. Would you see critical thinking? See me , or see you, when you also as I now think.孙教授指出,思辨本身并不玄妙,只要广大教师乐于学习,勇于接受挑战,从自身做起、多感悟、多思考,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思辨的榜样、成为思辨型教师。(撰稿/公外部 王欢)


【责任编辑: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