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院2020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第4场讲座:说到新闻,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王琴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 时间:2020-07-15 浏览:
A A A

校园网讯 说到新闻,我们在谈论什么?7月14日晚上,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翼青在2020年湖南省研究生线上暑期学校第四场学术讲座上对此作了精彩阐述。全国各地近300名师生分享了这次学术大餐。

讲座伊始,胡翼青教授就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之争,提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分歧”的问题,并以新闻为例,从“为什么是新闻”“经典定义及其神话”“报道意味着什么”“作为知识的新闻”“作为中介技术的新闻”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就“为什么是新闻”,胡翼青教授指出,这些年来,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跳跃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取向和哲学取向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同的起点在于对概念的态度不同。他说:“我们没有对已经继承的知识体系作过任何反应和再度理论化,所以新闻学科就越来越萎缩”。

在“经典定义及其神话”方面,胡翼青教授对几个经典新闻定义进行审视,认为这些定义是限定在新闻概念的框架内找问题。他认为,新闻之所以会陷入无学的绝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打开新闻原本的维度。

针对“报道意味着什么”,胡翼青教授认为,报道意味着信息生产和信息劳动,生产则意味着对“事实”的扭曲,受到制度或个人的经历双重主观性影响。他说,新闻就跟气象和云图一样变化无常,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真相是权力赋予的名词,后真相是权力加真相,是权力在真相背后制造出来的幻想,所以后真相其实是一个极大的对于权力之下的揭露和嘲讽。

在“作为知识的新闻”方面,胡翼青教授指出,新近发生的事实意味着常识而非科学知识。随后,他对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关于知识社会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他说,帕克一方面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公众的需求并不是共同的知识,而是对地方的认识,因此提出了地方性知识及其解构,但是帕克没有怀疑这种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在“作为中介技术的新闻”讲解中,胡翼青教授指出在海德格尔看来,新闻是透明的“中介”技术。把观众置于一种观看的状态,把新闻等同于新闻所呈现的事务,等同于“事实”,完全体会不到它的联结作用和组织作用。但人不可能存在于他不曾体验过的概念中,于是个体陷入一种伪独立思考状态。

最后,胡翼青教授强调新闻学是先天不足的,因此我们要建立自己的方法,充满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对概念的复杂性高度敏感,对概念的社会性适度怀疑。若我们今天还在简单的新闻概念框架里反复打转,无法展开想象力,我们的学科将永远背负无学的罪名,不能让我们的后继者在接触这个学科的时候就失去走近学科灵魂的机会。

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学员争相提问,胡翼青教授对每一位学员的问题逐一耐心解答。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肖涛教授对胡翼青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他说:胡翼青教授为新闻学科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从这扇窗户往外看的时候收获更美丽的风景。 (撰稿/王琴 责编/王琳楠、张政 主审/方庭)


讲座教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