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理工·团队】IIP创新实验室:吹尽黄沙始到金
近日,从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组委会传来捷报,信息学院参赛团队获得历史突破:共获国际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2项(获奖率6%)、国际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9项。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届美国大学生建模大赛从备战到比赛都由线下紧急转移到线上,原计划采用的集中参赛方式无法实行,各参赛队员只能通过线上进行交流,给学生的参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学院和指导老师迅速反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社交平台关注参赛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各参赛队员进行了多轮赛前网络集训与指导,开展多轮远程协作预演。备赛期间老师们多方引导,比赛中学生们愈战愈勇,历史突破性的好成绩也纷至沓来。
“啊,竟然做到1点多了。要不咱们来唱首歌助兴,打打精神怎么样?”黄俊贤揉揉久盯电脑的双眼,在线上向别组的同学发出邀请。此时是3月9日凌晨一点,正是第36届美国大学生建模竞赛的最后一天,所有参赛队伍都已经进行了4天4夜的讨论、建模、论证。
本次一举拿下M奖的两支队伍分别由两位指导老师带队。其中一组成员是彭进、廖晓龙、余杰,尽管专业、年级并不相同,但却并未影响这支“混搭式”队伍的发挥;而另一组则是来自于电气17-2BF的黄俊贤、蔡琦、杨曙东,平常一起上课做实验的他们在比赛中也默契十足。
得知获奖的消息,小组组长黄俊贤第一时间给带队老师刘坤发去消息:“谢谢刘老师!您辛苦了!”刘坤老师很快发来祝贺的短信:“不用谢,我只是陪你们熬了个通宵,你们更应该感谢奋战了四天的自己!”这看似短短四天的建模竞赛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积累,凝聚了太多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汗水。
敢想,愈战愈勇是学霸的姿态
尽管年级、专业、班级不同,但他们选择入组的初心都源于热爱,这群愈战愈勇的学霸,因为敢想,才让兴趣开出了花。
蔡琦忆及大一,那时由于不太了解数学建模而且也没有太大信心,他并未选择参赛。等到大二时,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对建模的了解给了蔡琦尝试的信心,他开始跃跃欲试。正好借着IIP实验室这个平台,蔡琦决定挑战一下自已的能力,而且这样一份含金量高的奖项对考研也有一定的帮助。毕竟建模考验着数学知识、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赛中还需要队员之间密切合作,集体发挥队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自动化专业的廖晓龙看来,虽然建模涉及的知识和本身专业交集较小,但自学的Matlab、Latex、Visio等软件可以用来建模,绘制图表和生成论文PDF。“并且建模中涉及到的许多模型知识在IIP实验室也学习和了解过,这些都能很好地运用到比赛中”,黄俊贤补充道。其他队友都在实验室中学习钻研许久,对于模型的熟悉程度彼此不相上下,听到这话,大家都认同地点点头。
也因为敢想,才在比赛因为疫情突然转移到线上时也大胆应战。无法同往年一般在学校进行集中培训,少了寒假至比赛前夕的泡实验室训练,今年的特殊情况也曾让队员们担忧比赛进程能否顺利完成。“担忧是肯定有的。因为在家的话只有一个人和一台电脑,而在学校的话是很多参赛组到一个房间里面一起奋斗、较量。所以在家的那种参赛氛围感觉还是和在学校远不能比的。”说起克服重重困难,拿下大奖的经历,小组组长彭进满满的骄傲。
敢拚,在宽严相济下统一步调
参加美国建模大赛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意味着全组成员都要做好“拼命”的准备。
以往在学校打比赛时,看到他们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操作软件,老师们都会贴心地准备好水果、零食作为慰劳。但今年因为远程沟通,老师们的关爱也换了一种形式。通过线上会议,指导老师们一直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讲解选题思路的同时也不忘幽默一下来给孩子们加油打气。直播间的气氛紧张与轻松兼具,解题节奏张弛有度,师生间欢乐和谐的氛围给了他们很大的力量,因难题带来的焦虑感也逐渐消散。同时,队友廖晓龙、余杰的给力配合,都成为了这场竞赛的神助攻。最后,他们成功提前几小时提交了论文。回想起比赛前的备战时光,和那四天没日没夜地共同拼搏,彭进和队友相视而笑。
指导老师、队友都不在身边,使得原本面对面极其方便的交流讨论有了一定难度。这4天的“孤军奋战”中,参赛学生们多是电脑长期亮屏状态,手机的语音电话也永远在线。谈起保持线上协作通畅的方法,杨曙东说,保持通话不间断、保持实时的交流很重要,这样不仅可以听到老师统一组织的讲解,还能及时与老师、队友讨论寻找最合适的解题方案。有时遇到难以攻下的难题,大家也会互相打气,“段子手”黄俊贤时常冷不丁地讲个笑话,大家哄堂大笑之后,又提起精神来继续战斗。
参赛团队通过线上会议来交流讨论
除了交流讨论上的小困难,赛时在家的干扰因素也难以避免,例如时不时被喊去做点家务、有时候很想打游戏、队友之间也有一点小时差……但考虑到比赛时间之短,余杰早早地将设备环境调试好,并且在那4天停掉了所有的娱乐。他说:“遵从老师、组长规定的作息时间,这为我们保留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大脑也得到了放松。”说完,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原来最开始的他也是偷偷熬夜的“叛逆者”。第一晚,余杰违背了小组不熬夜的原则,偷偷看动漫时被学姐抓包。翌日早晨他也起的比规定时间晚了,使得任务进程慢了一些,这时余杰才深刻明白学姐叮嘱他们早点休息、养好精神的原因。因为白天的奋斗很重要,这样才可以更高效地与队友讨论。在那之后,他们再也没有熬夜,按时休息,保证当天能完成布置好的任务。
敢做,合作与坚持是获胜的秘籍
有了“想”的勇气和“拼”的毅力,突围美赛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做”,这样才能将每一个想法落到实处,而这中间,绝对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合作,明确的个人分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组组长也都给出了自己带队攻关的独家秘笈。彭进的小组中大家先完成各自手上的任务,之后任务少的会帮任务多的分担一些。而黄俊贤小组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则是“互帮互助”——队友间若是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需要查资料,此时QQ讨论群是一个不错的传声筒,他们间的熟悉默契使得将任务交给对方也不会不好意思。在有任何想法思路的时候他们也会提出来供给对方参考,语音通话中的讨论声从未停歇过。
“坚持”是这些学霸们反复提起的一个词。廖晓龙认为建模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模型选好就尽量不要中途放弃,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也会抓头发、洗个清水脸,但只有坚持、硬着头皮往前走才能克服一个个难关。“再困难也先熬过这四天。”是他对自己和队员说得最多的话。
黄俊贤觉得保持好一点的心态也很重要,最初他们从未想过能拿一等奖,现在想想仍觉得不敢相信。顿了顿,他又说道,“获奖除了幸运,还要归根于每个队员的努力和充分的准备!”在最后一晚的凌晨三点,指导老师刘坤和他们队伍仍在一起讨论、修改论文。黑夜中,几台分布在各地却共同工作的电脑因为这场竞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在大家都疲惫、头脑酸胀的情况下,黄俊贤和别组的同学提议唱歌来打精神。美赛不仅仅考验着每个人的能力,身体强度方面要求也很高,是拼搏精神和乐观的心态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
在这场智慧与创新的较量中,他们收获到的并不仅仅是M奖的荣誉,简历上的精彩一笔,更多的是从中体验到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不断提升的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场人生的小历练中,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敢于思考、发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学到的、收获的益处将会帮助他们在科研、专业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