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卢先明:创新引领驱动 校地融合发展
编者按 为将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省高等学校付诸行动、见诸成效,努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教育强省建设,即日起,湖南省教育厅联合湖南日报社开设专栏,刊发部分高校负责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贡献智慧与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合作、以合作求发展、以有为求有位,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十四五”以来,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多措并举推进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优秀中青年博士100余人,大幅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二是实施“青年英才海外培育计划”,引进10余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优秀人才和海外人才,并积极选派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三是实施“企业博士引进计划”,以人事代理方式引进企业博士50余人,有效推进了校企科研合作和协同育人。四是实施“‘南湖学者’‘学术顾问’聘任制度”,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近20人,指导推动学科专业建设。
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十四五”以来,学校不断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方面发力。一是大力加强科学家精神教育,开展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系列教育,75岁高龄的朱仁夫教授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二是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以“破五唯”为指引,改革职称评审办法,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加强对青年科技骨干的培育,为新引进的青年博士配备成长导师。化学化工学院2021年引进的尹红博士,在成长导师的指导下,当年通过直升通道获评副教授职称,2022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023年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计划”。
持续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一是实施产学研合作“三个一”工程,即一个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服务一家重点企业,成效明显。如李徽教授率领的电磁装备团队,服务岳阳电磁行业的发展,校企共建获批“电磁装备设计与制造”省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获省级科技奖励3项。二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围绕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助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如氢能技术科研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2021—2022年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6项,该团队荣获2022年“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三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学校现有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31个,与巴陵石化等单位合作共建“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技术省协同创新中心”,引导近70位博士参与到岳阳石化产业的相关研发工作中。在此基础上,衍生形成了2个省重点实验室,学校成为国家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创建单位,依托石化产业的年均进校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