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理工学院:逐梦未来 他们为“氢进万家”奋斗16载

湖南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何鑫胜 邱莎)近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公布了第19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氢能技术团队获 “湖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全省各行业共22个集体获此荣誉。

图片1333.jpg

16年来,氢能技术团队的青年师生们,为了氢燃料电池的稳定运行,为了攻克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他们将青春挥洒在实验室、企业和生产线,在思想碰撞、科学实验和用心坚守中将心中的科技梦变成现实。

目前,团队已突破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高效氢气储存等核心技术,打破“闭口燃料电池在水下长期稳定运行”的国外垄断。团队还利用瞬时短路等创新技术增加电流,保证了燃料电池系统在零下40℃环境下的快速启动、60℃高温环境下的稳定高效运行,“国际上几分钟的电池启动时间,用我们的技术只需要几十秒就可以做到。”团队领头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忠民教授说起这些突破性成果时满脸自豪。

氢能通过天然气重整、电解水、太阳能光合作用、生物制氢等其他能源制取,在提取技术成熟的前提下,价格十分亲民,兼具灵活高效、应用广泛等特点,已然成为各国争相开拓的绿色能源领域。

图片144.jpg

2006年,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在氢能领域深耕多年的万忠民教授决定在学院组建一支“青年先锋队”,一同为“氢进万家”努力。

极端环境下,燃料电池开发难度大、双极板成型存在困难、电堆性能不稳定……团队成立之初,这些难题摆在大家面前,但他们都一一克服。“双极板成型有困难,我们就用液压技术解决;极端环境下燃料电池开发难度大,我们就采用氢能控制算法,强化传热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回顾这十多年的科研之路,团队成员语气坚定。

陈曦教授研究的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技术实现新突破、王利华博士开发的低成本物理修复再生技术受到市场青睐……科研之路总是荆棘与繁花并存,但纵使有艰难险阻,他们却从未停下过研究的脚步。通宵做研究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实验室里处处能够看见他们埋头于科研的身影,这群满怀热情的教授和博士们,夜以继日探寻着科技的无限可能。

2020年,团队成功主持了“氢能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现我省“十四五”期间氢能领域国家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围绕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团队成功研制出高效金属双极板电堆、车用、潜航器及无人机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备用电源、冷热电联供系统等科技产品,科研成果先后在中石化、长安汽车、北斗航天集团、巴陵石化、三一重工等10余家单位成功应用,创造经济效益近12亿元。团队在氢能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极大助力了岳阳市成为我省首个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也为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城市能源变革转型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聚焦于我们的生活,氢能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带来了许多便捷。大到团队自主研发的氢能源汽车开始走向工厂和市场,小到装载着团队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的“小绿”在校园里运送学生,万忠民带领团队长期不断创新氢能开发利用方面相关研究,让氢能技术从理论到应用不断突破,让“氢进万家”的伟大目标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初见雏形。

对于这支产出不断、成果累累的团队来说,青年是其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团队现有成员50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有41人,占总人数的82%。

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上,团队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实验室,还要带他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团队成员、机械学院副院长陈曦教授说。在研究课题之余,陈曦经常会带研究生参加学术研讨会,“记得我们有一年去青岛参加学术研讨会,当时有一个17级的研究生周浩伟,他的展报很新颖,一些高校的学生都主动来找他交流。”宝贵的交流机会在研究生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激励着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和清华、西安交大、北京工业大学这样顶尖学校的同学交流时,虽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更多是在观摩学习他们的汇报,思考如何继续完善自己的研究。”说起这段经历,周浩伟有感而发。

“我们团队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前往更高层次的院校读博了,希望未来这些出外深造的学生能继续回到咱们团队,人才走出去、引进来,流动才有活水嘛!”万忠民对这些青年学子、新生力量满怀期待。机械学院每年都为各大高校和科技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他们尽管身在全国各地,却未曾忘记学院的栽培,始终秉承着家国情怀,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国家制造业发展持续发光发热。

“求真、务实、拼搏”这是谭晶莹教授对团队精神下的定义,也是支撑着团队一直前行的信仰,“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付诸行动才能有收获,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踏实做事、奋勇拼搏。”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累计主持国家级项目20余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省科技厅产学研重大项目、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80 多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10余篇,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申请/获得专利80多件,获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评价1项……

新闻链接:http://news.hnjy.com.cn/gxlm/20221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