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日报】“孔雀公主”舞洞庭

刀美兰在岳阳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易朗朗 司念伟

赤脚站在舞台上,黑发轻挽脑后,伴随着《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响起,顷刻,柔美的双臂,婀娜的腰肢,仿佛一只孔雀飞临洞庭湖畔。9月7日,年逾七旬的舞蹈家刀美兰在湖南理工学院演播厅舞台上翩翩起舞,现场800多名观众响起了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

刀美兰,曾任中国舞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环保部聘为“环境使者”。投身舞蹈表演艺术60余年,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以“孔雀公主”的美称享誉全国。岳阳金秋艺术团团长段华惊呼:“刀美兰真乃舞神、美神、女神也!”

“大湖之恋”引来“孔雀公主”

一 天,刀美兰在网上看到《大湖之恋》的视频,被深深吸引了。这部由岳阳金秋艺术团排演的大型音舞诗剧,通过4个发生于云梦泽的爱情故事,重在展现湖湘儿女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纯洁爱情的追求,有着较强的湖湘地域特色。多方联系后,刀美兰表达了想到岳阳实地了解这部剧的愿望。

上岳阳楼,看君山岛,游洞庭湖,很少拍照的刀美兰,面对湘楚气息扑鼻的岳阳美景,忍不住多次驻足留影。得知《大湖之恋》演出团队平均年龄50多岁、最大的72岁时,刀美兰说:“岳阳山美、水美、人更美,让我十分感动。”

行走在岳阳南湖之畔,刀美兰感慨:“梦幻洞庭无限美。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给了艺术繁荣最好的土壤,也必将盛开鲜活的艺术之花。 ”

“鸟、蟒蛇都是神物,化作舞蹈元素是对大自然的爱”

刀美兰,1944年出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从小和姐妹们光着脚丫,家乡是绿色的,美极了!”

在 刀美兰早年记忆中,舞蹈就是幼时到澜沧江沐浴都得跳一会。“我没受过专业培训。3岁时,象鼓一响,爷爷就拉着我跳。”1954年,云南民族文工队下村寨挑 “小苗”,美兰被选中了。文工队条件简陋,训练艰苦,但小美兰始终咬牙坚持。她从栩栩如生的佛寺壁画中获取灵感,常常一人面对着壁画,或冥想或模仿。鸟、 蟒蛇都是神物,化作舞蹈元素是对大自然的爱。妈妈织布时最漂亮的图案也是来源于此。”刀美兰忆起往事,在台上一举手、一投足地比划起来。

“民族文化根深叶茂,民族根是艺术魂”

1956 年,中缅边民联欢会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举行,宴会时刀美兰和周恩来总理同一桌。“我穿一条流行连衣裙,叫‘布拉吉’,总理问我泼水节为啥不穿傣族 民族服饰。”小美兰瞬间红了脸。跳完独舞《种菠萝》,“总理说孔雀是傣族的吉祥物。他要我这只小孔雀,飞遍全中国、全世界。”刀美兰说,“从此,只要是正 式场合,我都会穿傣族服装。民族根是艺术魂。”

1957年,刀美兰所在的云南歌舞团随周总理出访缅甸。15岁的美兰,在台上穿着孔 雀服光彩夺目,17岁的缅甸王子迷上了这位“孔雀公主”,当场提出要娶刀美兰。“总理处理棘手的外交问题很有策略,他问缅甸王子可不可以晚两年。这一晚就 到现在了。”刀美兰甜蜜地看着身边的老伴王施晔说:“1957年,歌舞团请来王施晔老师辅导《召树屯与楠木诺娜》,我欣赏这个博学多才的‘小提琴王子’, 我们相爱了。”

4年后,“孔雀公主”嫁给了“小提琴王子”。王施晔倾情为刀美兰创作了《水》、《金孔雀》等金曲。

“我像蜜蜂采蜜,跳的依然是正宗的傣族舞”

刀 美兰说,“孔雀舞之所以能跳到世界去,是因为它体现民族精神的真善美。”“我学了很多国家的舞蹈。”刀美兰边示范边说:“印度舞的眼神、蒙古族舞的抖肩, 我像蜜蜂采蜜,将一些精粹融合,跳的依然是正宗的傣族舞。”刀美兰模仿起了流行舞蹈说道:“现在很多舞蹈,民族的东西流走了,感人的东西没有了。我们要守 住自己的本土文化,切不可盲目跟风,而丢了自己的民族传统。”

研讨结束,观众不舍刀美兰离场,纷纷呼唤:“刀老师,跳一段!”刀美兰脱下高跟鞋,光着脚丫走回舞台,邀请岳阳“粉丝”跟自己一起舞动……


【责任编辑:徐亚平 易朗朗 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