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日报】汪勇把歌儿唱到了“家”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李旺 唐送文

7月27日15时30分,湖南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男中音歌唱家汪勇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享年57岁。汪勇携着歌儿去了天堂。但他那动人心弦的雅音美韵,却在家乡岳阳人民的心头,激起波澜阵阵,飞出浪花朵朵……

凌波放歌的追风少年

京腔硬派红透中国的岁月,英雄杨子荣一段《打虎上山》回肠荡气,迷住了整整一代青少年。一有演出或电影放映,岳阳3517工厂子弟学校学生汪勇就追着、赶着去看。

几 番追赶,几番熏陶,几番模仿,这个出生于军工厂干部家庭孩子的音乐细胞渐渐丰富起来;对戏曲中的英雄人物的崇拜,更激起了他对音乐的挚爱。大大小小的文艺 表演,都有他的份儿。这是他儿时最快乐的记忆。高中毕业后,汪勇下放到岳阳县铜溪人民公社刘桂大队。白天田间干活时,他经常一边抡着锄头,一边哼着歌。后 来大队组织了文艺队,汪勇便忙乎起来了,又是主持,又是快板,又是独唱……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他找到了心仪已久的舞台。

1978年,汪勇当兵进了部队。第一次新兵连集合汇演,他一展歌喉,将《冰山上的来客》唱得余音绕梁。领导发现了这棵文艺好苗子。没多久,他被调往师部文工团,随后又一路高歌唱到了解放军铁道兵歌舞团。在部队里,他开始接受了专业的声乐训练……

靠着顽强的毅力与执著的追求,汪勇赤手空拳打拼出了一条星光大道。

唱响中国的洞庭歌手

5 年后,他复员回到了3517军工厂,在厂文工团担任独唱。他还是不知疲倦地唱呀唱。1984年的一天,天津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张松毅先生应邀赴岳讲学。汪勇 一开腔,就在张教授求贤若渴的心田涌起了绿浪。爱才如命的张教授热情鼓励汪勇上天津学声乐。家里咬紧牙关,借钱让他去了。张教授闻知,就在自己的书房为汪 勇搭起小铺;还给他免费请了两位老师。“闭门修炼”两个月,汪勇的声乐演唱水平突飞猛进。

他一直用心歌唱着。用心,就有收获。1984年8月,参加全国首届青年电视歌曲大赛,与众多的专业演员角逐,他夺得三等奖。随后他被调入岳阳宾馆担任娱乐部主管。他既是管理者,又是表演者,经常鼓动岳阳音乐爱好者举办音乐沙龙。他的歌声唱火了岳阳城。

上世纪90年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停薪留职,风风火火到大江南北唱歌去了。他被多家俱乐部请去当特邀嘉宾;但他并没有满足,又自费跑到天津音乐学院进修了3年,拿回了大专文凭。

从此,他更来神了。1993年,他在上海一举获得全国第三届群星奖演唱金奖;次年又夺得全国长江杯青年歌手大赛美声唱法一等奖。至此,他已连续7次摘下各类大赛的桂冠。

岳阳厚土养育的歌手汪勇,一次次超越众多对手,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响当当的会员。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他灌制了个人音乐专题,让洞庭歌手唱红了四面八方。

情洒欧非的文化使者

1995年,汪勇调进了湖南省歌舞剧院。他一边深入学习,一边在舞台上放歌。所有的梦想开始豪迈地飞翔。

很快,他成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使者。2000年参加中国第五届国际合唱节,夺得银奖;次年代表中国赴波兰参加第36届国际合唱节,一举夺得最高奖——特别奖。在大赛组委会专门举办的庆功宴上,汪勇歌喉一展,台下掌声四起。随后几年,他又先后赴法国、瑞士等多国演出。

2004 年7月,他作为“中国文化非洲行”的艺术家赴非洲演出。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国家剧院的开幕晚会上,他与女高音歌唱家傅辽远清唱了一首当地民歌《火车开自南 非》,台下的观众听到外国歌手用自己的语言唱歌,十分意外而感动。在喀麦隆,他独唱了一曲《不老的爸爸》,欢快而激昂。演出中,他即兴走下舞台,将话筒伸 到观众面前,当地观众和着旋律高声合唱,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喀麦隆电视台对这场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喀麦隆文化国务部长奥约诺称赞汪勇和同行的表演“精美绝伦,令人难忘。”随后,喀麦隆国家电台为汪勇制作了一期20分钟的专题节目。当年7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盛事。

德艺双馨的艺术“候鸟”

声名远播后,汪勇更加忙碌了。但繁忙间,他仍不遗余力地参加了30多场公益演出。他还多次到长沙的“文化广场”,为市民义务表演。

对岳阳走出去的歌唱家,家乡人民始终记得汪勇这个孩子。2003年,南湖之滨的湖南理工学院音乐系聘任汪勇为客座教授。他愉快地走马上任,从此成了一只忙碌的艺术“候鸟”。

每周他都在长沙、岳阳两地来回奔走。他在湖南歌舞剧院是骨干力量,演出自然很多;但他从没有缺过学生的课。若有一节课没有赶到,他也马上会抽时间补上。汪勇把多年的舞台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学生。

他 与学生的关系情同父子,他爱他的每一个学生。跟着汪老师的学生都进步很快,他教出的一届届毕业生也很受欢迎,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 所有人中最好的,但我要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汪勇生前对湖南日报记者反复说的一句话。它,令人感奋,令人钦敬,令人缅怀。


【责任编辑:徐亚平 李旺 唐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