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送饭上门还有千元补助

年味渐浓,“就地过年”成为热词。

尽管放了寒假,省内不少高校的外地学生因为疫情不能回家,只能留湘过年。他们的寒假是怎么度过的呢?

原来,他们不仅在学校包吃包住,还有老师一对一帮忙搞学习,有的人甚至收到了学校的爱心大红包,有的人被导师邀请家去“蹭”饺子。这样的生活,你“慕”了吗?

本报记者李柯夫李楠长沙报道

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留校过年的大学生人数较往年翻了两番。

记者从省内部分高校了解到,相关高校采取了如发红包、写春联、个性化学习指导等举措,让留校学生能够吃好、住好、玩好,过个有意义的新年。

留校学生“组团”在导师家过年

对于因疫情防控要求无法回家的学生,长沙理工大学安排专人对留校学生一对一管理,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每天排查学生健康状况。留校学生得到了导师的专宠,导师不仅为他们列了假期学习清单,还一对一进行指导学习。留校学生“组团”在导师家过年。

学校还对餐饮服务、超市服务、医疗服务等进行了科学合理地安排。发放棉衣、举行春节慰问,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困难补助,为学生送关怀送温暖。

各院系也有一些暖心做法,如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积极做好因疫情不能回家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邀请学生到老师家过年。全体辅导员每天都会掌握和核查学生健康情况,假期坚持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有的老师还会通过线上开展主题交流。

老挝留学生感受中国“年文化”

寒假,长沙民政职院有两名老挝的留学生只能在中国过春节。校园实施严格封闭管理期间,为他们做好防疫物资和必要生活物资的供应,每日2次检测体温,实行日报告。虽然有点想家,但两名同学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逐渐感受到了浓浓亲情,与同学一起约着在校内打羽毛球、健身。

为丰富假期生活,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晒笔记,亮学风”和“云观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学校团委组织留校国际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多彩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中,深入“感知中国”。

针对留校国际学生学业情况,对标找差,导师和课程教师协同,制定个性化学业支持方案,通过线上微课堂,线下面对面,充分高效利用假期,助力学业精进。

杨帅老师表示,在春节期间,学校将开展“我爱中国年”系列活动:通过写春联、剪窗花、包水饺、观春晚、赏花灯、逛庙会、品湘味,切身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关注留校国际学生心理健康,在活动室配备减压娱乐项目,每日健身打卡,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与学生们沟通近况,做好留校国际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关怀。

学子写信感谢“千元补贴”关怀

“衣食无忧有保障,生活学习有人陪伴,为学校点赞……”近日,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级学生贾飞贺写了一封长信表达对学校的感激之情。

这个寒假,贾飞贺是该校无法返回家乡而留校的学子之一。学校为这些因疫情防控而滞留在校的学生定制了免费住宿、送饭上门、千元补助等帮扶方案。

贾飞贺回忆,1月9日结束最后一门考试后,她的心情很慌乱,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现状而无措。正当贾飞贺焦急万分之时,她接到了学院发来的安心在校继续学习生活的通知。

湖南理工学院共有7名学生因疫情无法返乡,包括3名研究生,3名本科生,1名尼日利亚的留学生。学校立刻明确包联责任教师,对滞留学生进行妥善安置和一对一帮扶,并为滞留学生发放每人1000元的临时补助。

“学校为我们免费提供住宿和餐饮,老师们还邀请我们去家中共度新春佳节。”大四学生张云亮表示,这样温暖的母校,实在有点舍不得毕业。

网址链接:http://epaper.xxcb.cn/xxcba/html/2021-02/03/content_3044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