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我校举行
校园网讯 12月14日,AI赋能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我校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湖南理工学院承办、湖南省电子学会协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贵州大学和省内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我校相关老师150余人参加。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论坛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为主题,加快培养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出席开幕式的学者主要包括北大教学卓越奖、十佳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北京大学陈江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曹良才教授;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教育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万军教授;教育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贵州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谢泉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育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文双春教授;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龙永红教授;湖南省电子学会理事长、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姚志强教授等。我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校长曾祥君教授,副校长汤小红教授,党委委员、副校长刘长辉教授出席。开幕式前,我校党委书记张国云教授看望了与会专家学者。
“AI赋能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工程实训楼举行
曾祥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AI赋能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的召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大喜事,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的一大盛事,更是贯彻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实事,必将为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校长曾祥君致欢迎辞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文双春在致辞中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当回答好大学主要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读大学主要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AI并非万能,而是一个回答知识性问题的强大工具,但在思维性问题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大学的教学中要明其利弊,错位发展。然后提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使用好AI工具,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此外,他还强调,大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方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院长文双春教授致辞
湖南工业大学龙永红副校长主持论坛主题报告
论坛包括4个主题报告,11个邀请报告。主题报告分别为北京大学陈江教授的“AI在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应用”、清华大学曹良才教授的“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电子科技大学陈万军教授的“集成电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成电方案”、贵州中医药大学谢泉教授的“以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依托,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北京大学陈江教授做“AI在电子信息教学中的应用”的报告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曹良才教授做“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的报告
邀请报告先后有国防科技大学杜湘瑜教授的“汲知识图谱之智 赋智慧教学之能——基于知识图谱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湘潭大学段斌教授的“生成式AI辅助教学及效果评估的探索”,中南大学石金晶教授的“理工融合与多元驱动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湖南工业大学吴岳忠教授的“思政引领育人 产教融合赋能 AI助力提质——湖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湖南大学许莹副教授的“AI赋能数智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湖南农业大学刘波副教授的“鸿蒙嵌入式系统多模块协同驱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创新”,长沙学院刘亮副教授的“《电路基础》智能化学习与教学:AI引擎驱动下的个性化学习与精准教学探索”,南华大学欧阳宏志副教授的“多源信息融合的五位一体式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孙元副教授的“红色领航、实践赋能、数智驱动——《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邵阳学院胡湘娟副教授的“《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湖南理工学院李琳副教授的“AI驱动下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协同变革——以‘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为例”。
湖南理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为本次论坛提供了优质的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