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共产党员】徐丹:青春就像向日葵
马尾辫,小酒窝,整天脸上挂着笑。“丹姐”、“大徐老师”是大家对她的称呼。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10余项课题;成为全国首批20位辅导员访问学者之一;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省普通话测试员等5项资格证书;获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省演讲赛金奖等13项省级以上奖励;在市国际龙舟节、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近200余次大型晚会中担任主持人……“人生多面手”是她的名片。
指导的学生工作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等省级以上荣誉奖励30余项次;学生事迹被中央财经频道、中国大学生在线等40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及转载……“拼命三郎”成了她的外号。
她就是徐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
“徐丹好比就是向日葵,成长中始终和阳光相伴,为大家传递着正能量。”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四星说。
心灵向暖:
最大的幸福是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生经常说,遇到我这样的人生导师,是他们的幸运,可我觉得幸运的人是我,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是我最大的幸福。”
4月1日,在湖南省2015年“向上向善好青年”颁奖仪式上,徐丹作为典型发言代表,讲述了自己12年辅导员工作的体会。
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能做好学生工作。心细如发丝的徐丹,深深地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2009年9月,徐丹在学籍处理中认识了欠22个学分、成天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沈樊惠。负责的班主任不得已没收了他的电脑,他却告诉父母说已经主动将电脑放到老师家寄存了。
通过了解,徐丹发现曾为留守儿童的经历对他影响很大,他其实是个非常渴望被人关爱,孝顺父母但又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徐丹多次和家长联系,共同鼓励他克服困难,不要放弃;与他摆事实、讲道理,要他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安排了曾有留守儿童经历的优秀学生对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沈樊惠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可当2011年修完产假上班的第一天,徐丹却在教务办公室看到他正办理退学手续。经过半小时的交流,才知道自制力弱的他又没有信心学习了,于是,徐丹苦口婆心地劝他先选择休学。
休学期间,徐丹一次次通过电话和他保持联系,始终不忘鼓励他回来上学。两个月后,他发来了短信:“老师,在和妈妈共同生活的几个月,我知道了十年来不管天气多么恶劣,她每天早上都是四点起床去买菜的。当有一次亲眼目睹她晕倒在地时,我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心酸,想想大学的自己是多么的不该。老师,谢谢您一直没有放弃我!”
返校后,所有老师都反映沈樊惠上课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在大家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他不但顺利毕业,最终还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踏上火车离校之际,沈樊惠再次用短信与徐丹道别:“我最敬爱的老师,谢谢您!当脱离那个虚拟的世界,发现身边很多人关心我;是您多次和我父母交流如何把我引入正途,是您的关心和同学的鼓励,让我走出那段糟糕的生活。收获的人间真情,远比那虚拟的世界来得有意思!”之后,徐丹以《人间真情远比那虚拟的世界来得有意思》为题撰写工作案例,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事业向阳:
最美的回忆是留给岗位的奉献
“徐老师,您怎么还不下班呢?”
徐丹常加班,工作多,不一一落实,她不放心走,也不想走。
中午加班,晚上加班,周末还加班,办公室经常都有她的身影。没办法出去吃饭,她和同学一起点外卖,实在不行,在来的路边食堂随便带些吃的;家里的小孩没人照顾,嚷着要妈妈,她把孩子带到办公室,为的就是不耽误工作。
那时,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刚成立,从办公室的布置、同事的合作、相关学生工作制度的拟定与实施等都是全新的开始,尤其是学生因缺乏归属感,并不太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缺乏凝聚力,工作开展举步维艰、甚至经常事倍功半,这让徐丹难以开展工作。
在院党总支书记徐四星的指导下,徐丹积极向学生原来所在系部的领导、老师请教,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尽快了解工科学生特点。她以老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通过班会、走访宿舍、找学生谈心等方式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日常管理上,徐丹每周都会结合实际制定好工作周历并写在黑板上,跟办公室老师一起带领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逐步确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慢慢地,学生的归属感强了,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顺畅了,由于工作过于劳累,徐丹却病了……
2012年9月,徐丹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办公室同事由于深造、转教等原因离职,当时她的小孩刚满两岁……
于是,她又开始了无休止的加班,新同事工作难上手,她就坚持每天抽时间给她们介绍校、院情况和工作重点及特色。对她而言,努力的同时更深刻体会到的是团队力量的重要。2013年,以徐丹为带头人,跨学院成立的辅导员团队荣获省第一批“优秀辅导员团队”立项建设。
李明星,是信息学院2010级学生。有关他的情况,徐丹是慢慢了解到的:家庭条件很差,初中毕业以高分考入市重点学校,却沉迷于游戏,第一年高考以360分落榜,在独自步入社会受到极大创伤之后,经过6个月奋战,终于考入大学。
得知李明星患有严重的慢性结肠炎和慢性颈椎骨质增生时,徐丹主动联系身为医生的表弟免费为他治疗。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徐丹经常与他谈心,依据他的性格、兴趣特点,鼓励、引导他做一名有规划、有行动的大学生。
在各方激励帮助下,李明星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一年学完了两年的课程,成功申报了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包括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省创业计划大赛等在内的1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对他进行报道后,李明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创新“明星”。
面对事业,徐丹说:“这是份我喜欢的工作,我并不觉得它和其他工作岗位有什么不同,即使再累、再苦,内心也会充满幸福的满足感。”
人生向上:
最真的收获来自对知识的追求
“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思想引领,而‘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一直笃信的信念。”徐丹说。
2004级新生杨晓美入学时不太愿意跟人交流,通过接触和观察,徐丹发现这个同学骨子里透着一种自强不息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独特气质。
晓美家乡地处经济非常落后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父母体弱多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上弟弟、妹妹正读高中,70多岁的爷爷患脑血栓,家中负债累累。徐丹犯难了,这样的特殊学生自己该怎样去接近呢?
晓美不好意思找她,她就找尽各种理由每天主动找到晓美——
“今天有时间来办公室吗,有点事情想找你帮忙?”
“是要回去宿舍吧,我刚好也去,一起走吧。”
“今天节日,你没回家吧,介意上老师家玩玩吗?”
……
慢慢地,杨晓美被徐丹的真诚感动了,开始接受班上同学的帮助,也会去徐丹家做客,还主动报名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她成绩很优秀,就是太孤单,我一直想让她感受到快乐,鼓励她一定要自强不息,争做典范。”徐丹笑着说。
“谢谢您,徐老师!”在2007年学校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自强之星”入围奖、省“三好学生”、省“特困优秀大学生”的晓美作典型发言时,几乎是哽咽的,涨红的双眸,泪光泛滥。
杨晓美的成长经历让徐丹深刻意识到,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动嘴皮子的本事,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功。“不管在任何岗位,人都要有精神、有追求。多年的辅导员工作,让我越来越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
而且,信息学院具有浓厚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张国云院长曾多次在相关会议上指出:“除了专任教师,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兴趣进行学理研究和探索”,徐四星书记很早就提出了“实干型、学习型、研究型”辅导员的培养思路。这进一步坚定了徐丹通过专业学习和研究提高工作能力的决心。
由于白天工作多,晚上回家还要带孩子,徐丹只能利用午间和夜间小孩睡着以后的时间来学习;周末的时候,她又赶到长沙湘雅附二医院学习心理学,通过考试顺利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日常工作中,徐丹将理论、实践相结合,潜心学习做课题,经常为了申报项目奋战到半夜。2014年8月,经学校推荐及层层选拔,她成为全国首批辅导员访问学者之一,于2015年3-8月赴教育部辅导员研修基地中南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几年来,徐丹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课题10项,在省级刊物发表思政教育论文10篇。
12年来,徐丹先后担任了6个年级1823名学生的辅导员和13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指导的学生工作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省“先进班集体”、省“标准化学生公寓”、省“优秀大学生党员”等荣誉奖励;学生事迹先后被《湖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近年来,徐丹也获得了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论文一等奖、省辅导员基本技能初赛冠军、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和辅导员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奖励。
“徐老师自身的努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引领,鼓励着我们不要气馁,敢于挑战!”2010级信息工程班的肖军是学生干部,在徐丹的鼓励下,认真参加各类活动,摘下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桂冠。
对于一向注重做事过程的徐丹来说,用心的付出也带来了她个人的成长。对于这些,徐丹说:“只要肯奋斗,青春处处可以出彩!”
【责任编辑: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