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干成事”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04-18 浏览:
A A A

学校党委书记李明多次强调,要在学校形成一种干实事的文化。学校的目标已经明确,举措具体,关键是要凝心聚力干成事。要想干事、会干事,但最终目的还是要把事干成。没有干成事,想干事只是空想;没有干成事甚至出了事,干事也是白干。在当前学校发展新形势下,必须把干成事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导向,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

学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目标确定后,以扎实的作风稳步推进,一件一件事做好做实,是我们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单位,个别同志还或多或少存在不追求工作效果,搞形式主义的问题:有的目标制定了,就成为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见落实举措;有的工作虎头蛇尾,开始轰轰烈烈,往后就不见动静;有的工作遇到困难,就绕路走或者放弃,等等。这些都是与干成事的目标相悖的,是与实干作风背道而驰的,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杜绝。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我们每一位干部教师,都必须无条件地干好干实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就是失职,就愧对我们的职业与使命。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虚无的,是具体的,是体现在党员干部的工作中,体现在一言一行的实践中。成事精彩,不仅仅是共产党人的实践特质和政治本色,更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干成事体现能力,更彰显党性。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这就给我们启迪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共产党人抓工作必须要认真抓落实,要抓出成效,抓出效果。

干成事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围绕目标,脚踏实地,一环节一环节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这是干成事的基础。当前,学校在开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征途中,提出了明晰的奋斗目标,也有很多现实的发展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如何凝聚高水平团队并发挥其作用的问题;科学研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问题;产学研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院部管理重心下移带来的责权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很现实、很具体,有的还很尖锐,躲不开,也绕不过。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从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入手,一个一个地去啃“硬骨头”。在体制、机制、手段、方法上解决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就推动了一项工作的开展,也干成了一件实事。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好了,大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干成事必须以业绩说话。业绩是最有力的证明,成果是最权威的裁判。我们强调工作中的态度与过程,更要强调工作的业绩与效果。学校今年的工作任务和“十三五”的目标,每一方面的工作,每一件具体的工作,都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凝心聚力,争创一流。不论学校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勇于突破局限,敢向一流叫板,力求当典型、争先进、出经验;不论哪个党员干部,都要争当标兵、争做榜样,事事创佳绩、年年出亮点,努力干成对全局有影响的大事要事。只有这样,才会在学校前进的征程中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干成事的人最有说服力,干成事的单位也最有底气与地位。以业绩论英雄、用成果议先进应该成为学校旗帜鲜明的一种导向。

干成事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成事说起易,做成难。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干成事的重要前提。当前,面对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学校发展的新局面,推进改革的新常态,更需要我们保持强烈的事业心。现在学校有少部分干部教师,不能适应发展的新常态,工作还比较懒散,满足于不出事,工作谈不上出业绩,更谈不上精彩成事。有的教师上课敷衍塞责,自己在台上讲,学生听不听根本就不管;有的管理岗位的干部,满足于“混”,满足于守摊子、保位置;有的同志认为现在高压线越来越低、红线越来越多、底线越来越高,怕风险,怕担责,“生怕打破碗,宁可不洗碗”。这些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现象,都会严重阻碍学校事业的发展。毛主席说,“人总是要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一种事业心,一种进取心,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每一位党员、干部、教师都能认真履职、敬业奉献、追求一流,就能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一件件实事,就能够汇聚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真抓才能奋力争先,实干才能勇创佳绩。学校发展到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有干成事的勇气和担当。只有全校上下都形成干成事的良好作风,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步步领先,就能为实现学校党委提出的“建设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的奋斗目标凝聚强大的前进动力。

【责任编辑:黄剑】

责编: 初审: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