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会干事”是成就事业和人生的唯一选择
人类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是千千万万的人通过匠心独运的思维、艰苦卓绝的努力干出来的,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行为序列中,“会干事”处于桥梁和纽带的中枢位置,它既是落实奇思妙想的有力抓手,也是成就辉煌事业的必由之路。没有这个过程,“想”就是痴人说梦;“成”就是海市蜃楼。湖南理工人要实现既定的办学目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都离不开“会干事”这一不二法门,都离不开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大干加巧干的实干精神。
正本清源,端正思想是会干事的首要前提。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思想指导。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策源地,是社会发展的永动机。作为高校教师,首在找准角色定位,明确自身岗位职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无论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还是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桥头堡,都肩负着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教学科研、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只有在这种神圣使命感的驱动和感召下,行为才不会迷失航向,行动才能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惟其如此,方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道场”持久地服务社会、完美地实现自我价值。反之,学校就可能沦为名利的竞技场,岗位就可能蜕变为求生的交易所,教师就可能降格为庸俗的田舍郎。
抓铁有痕,行动有力是会干事的基本指向。“会”只是一种能力和技能,属于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范畴,只有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真抓实干,做到知行合一,“会”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干”才有通向成功的可能。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邓小平说:“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拿破仑说:“衡量一支军队的好坏,看它能不能打胜仗;衡量一个军官的好坏,看他能不能带领部队打胜仗。”同样,衡量一位老师的好坏,看他能不能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衡量一位管理者的好坏,看他能不能在自己的任内带领同仁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衡量一位服务者的好坏,看他能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聚精会神,用“工匠精神”将手头的活计做到极致。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会干事,就是在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指引下聚精会神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为实现学校党委行政既定的办学目标忠诚履职,一往无前。作为学校的一线教师,会干事,就是要潜心于教学科研,教学相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遵循规律,讲究科学是会干事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科学规律。“会干事”,就是要遵循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展实践活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数量节节攀升,有力地支撑了三十年经济社会改革的伟大社会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滑、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也相伴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已经发生深刻调整,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号角已洪亮吹响。作为地处三线城市的地方高等院校,如何抓住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一轮契机,特别是在我校喜获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立项的大好形势下,谋求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优化,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新业绩更是时不我待。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要充分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科学决策,以规章制度的“立改废”为有力抓手,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学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文章,为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阵地、赢得先机。对于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来说,就是要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科学布局和正确决策下忠于职守、奋发有为、戮力同心,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湖南理工人一定会众志成城,砥砺前行,也必将迎来湖南理工学院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