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共产党员】柳一鸣:满腔热情献杏坛
柳一鸣,化工学院教授,在将近40年的教书育人中,他不仅认真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更是时刻以党员的风范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着、引导着、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柳一鸣教授从教30余年,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能对学生严格要求,为人师表,勤奋努力。心系学校及学院的发展,并积极建言献策,不愧为教育战线的‘老黄牛’。”化工学院院长阎建辉说。
真情育人:
让每个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进步
“和学生在一起,我有三个角色:老师的身份、父亲的责任、朋友的情感。我喜欢当老师,我乐意从事这个职业。”柳老师笑着说道。
在柳一鸣老师看来,老师这个职业,肩负着培育民族未来的责任,是无比伟大和光荣的。同时,他也深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易,要为人师表、要不断学习,要与时惧进。因此,工作后,他为提升自我四处进修求学,不但北上兰州大学,南下暨南大学,还在武汉大学、上海师大,借助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发奋努力地学习,使他受益非浅。
柳一鸣老师回忆说,特别是苏州大学曹阳老师的因材施教和上海师范大学朱福森老师的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让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受益终身。“曹阳老师的板书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从左上角写到右下角,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刚好写满一黑板,每节课都如此。朱福森老师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一手拿面包、一手拿牛奶,到学生宿舍帮助他解答学习中的疑问,使我永生难忘。”他认为,当老师就应该有这样的水准和品德。
在刚做老师时,柳老师对自己讲稿三番五次地修改,然后利用一块小黑板、一台三洋牌录音在自己家里讲,最后便将自己的讲课录音翻来覆去的听,以便找出问题,理清思路上讲台。《无机化学》他教了几十年,但每次上课之前总要花上1-2小时认真备课,每次上完课后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教案,将自己在课堂上讲的不好的、不顺的及时地进行修订,几十年来养成了这一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了将课备得更充分、讲解得更精彩,经常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前沿发展、从学科的角度去思考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常备课到凌晨一两点。他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课、当好一名老师,是一辈子的事。”
2013级化工学院的学生李世楠评价:“柳老师知识渊博,但十分谦虚。”同学们总会在柳老师的课堂上踊跃提出问题,即使遇到一时无法解答的专业问题和大家提出的思想疑惑,他也会认真倾听、真诚对待,以便下节课给同学们讲解和讨论。很多同学表示,“因为柳老师而爱上了《无机化学》这本书。”柳一鸣老师承担的《无机化学》先后被学校、省教育厅评为“精品课程”,他本人也被学校评为“学风建设优秀指导老师”、“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并曾在全校教学和科研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在育人方面,柳老师是这样的态度:“我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具体来说就是培养他们的习惯、态度、方法、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教书育人理念,柳老师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与精力,不仅是学生的学业,更注重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柳一鸣老师主要教大一的课程,特别注重关心新生成长。“大一的学生在高考后思想、心理特别疲劳,想缓口气,想远离父母的管束、远离家长式班主任的管束而自由飞翔,但真正让其自由飞翔又不知飞,这时候特别需要有人能在平等的位置上和他们沟通交流 ,关心和过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化工学院2015级的许双花说:“柳老师是一位徳高望重的资深教授,他经常通过身边的小事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怎样思考,怎样学习。”
“老师的责任太大,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里,甚至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这就要求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要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几十年来,柳一鸣老师上课不但从不迟到,而且几乎每次总是第一个进教室,用自己认真做人做事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在他所担任的课的班级中不说旷课,几乎很少人迟到。在柳老师的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之外,学生对柳老师的和蔼可亲也是印象深刻。今年他指导毕业论文的学生要毕业了、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完成了,柳老师叫上他们,来到自己家里,请师母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其乐融融;他曾任教的一个学生,以高分考入学校,却在大学期间思想滑坡,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柳老师主动找到他,多次与他谈心,引导他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告诉他“不服人生,就发奋读书”,最终改变了这名学生,最终考入湘潭大学研究生,并发明了二项专利,现在在广东成为了一个具有千万财富的创业者。
“老师送给我们的两个橘子很甜,让我们感到幸运又温暖。”2015级新生陶欣说,“严厉是柳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他很注重培养我们良好的习惯,也喜欢给我们讲一些做人处事的方法,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生。”柳老师向来低调,不喜欢应酬,但是只要是学生邀请自己参加的活动,他总是说到就到:“我的一生没有什么财富,最大的财富便是我的学生。”
真心求知:
自身能力的高低影响学生的素质
“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柳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增加这桶水的份量和质量,柳一鸣老师在提升自身内涵上下足了功夫: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去兰州大学学习时,柳一鸣老师新婚刚刚半个月,在兰州一呆就是11个月。每月27斤的定量有1/3是粗粮,一天难得吃上一餐大米,肠胃反应特别大。习惯了南方湿润的环境,兰州干燥的空气让他感到十分痛苦,至今鼻子落下了毛病。在暨南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周六周日,三餐时间加起来不到一个小时。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工作达十几个小时,晚上十一二点回来睡觉已是家常便饭,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实验室内度过。一年下来实验数据做了四个DVD光盘,当年发表SCI文章三篇。即使是现在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他还积极参加研究生导师培训的学习。
这是一段令人折服的学习历程。进修学习的这些日子,一步步求学历程,不仅见证了一个教师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也可以看出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柳老师对加强自身素养的孜孜追求。
“我是文革时期过来的知识分子,时势的逆境也逼得我要不断努力学习。”也许是因祸得福,柳一鸣老师养成了勤于学习的好习惯。在编著《化学与人类生活》一书时,其中涉及到的材料学、药理学、食品营养学等许多学科知识这对于柳老师来说都是新课程。为了学习这些知识,他不断地通读相关学科的专著、研究思考相关学术资料,不断地向相关的老师和专家请教。一本《化学与人类生活》,熬了柳老师无数个夜晚,积累沉淀了十年的时间。
“编著科普类的文章不容易,它需要把专业问题普通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科学问题生活化,这就需要作者不断的精研学习,还要结合现实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要落下脚步接地气。”他所编著的《化学与人类生活》就是以化学知识为主线,以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为重点,将化学与生物、物理、地理、法律、医学、营养、卫生等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交叉、渗透、综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谈到开展交叉教育和交叉学习,柳一鸣老师这样说道:“它不但说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更体现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通过探索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将自然、社会、人文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来理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柳一鸣老师主编的《化学与人类生活》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自己带头如饥似渴地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多年来他除了与自身无机化学相关的其他化学课程,还自学了计算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其他课程,带头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如2001年刚兴起使用PPT的时候,化工学院是他率先尝鲜,第一个省级精品课程、第一个省级教改项目、第一个学校老师教学比武一等奖,第一个编著科普类教材……多个的第一,彰显着柳老师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此外,他还先后参与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各一项,主要从事有关泌尿系结石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专利一项。
柳一鸣老师开玩笑说:“我羡慕和嫉妒年轻人,如果我再年轻十岁,我还想有机会出国,还要学习很多知识;我还想到工厂企业去,还要做很多事。”
真诚奉献:
作为党员要时刻冲锋在前
“人想要过的快乐,就需要相互帮助。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乐于助人,使得柳一鸣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高的幸福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37年,他一直执着坚守“讲忠诚、重品行、勇担责、守纪律、做表率”理念,柳一鸣老师为学院老师们树立了标杆。
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丽荣对柳一鸣老师赞誉有加:“柳教授是学生们的严师慈父,是同事们的良师益友。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奉献就是他的代名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作为学院的长者,柳一鸣老师经常积极主动关心帮助年轻教师,经常与青年教师谈心,过问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青年教师真诚地交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读博士、报项目、写文章、深入工厂企业调研,时常耐心地给年轻教师讲解备课要领和授课技巧,从讲稿的总体布局到具体的措词用语、案例引用,不厌其烦地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年轻一辈的心理上予以指导。
梁湘恩是化工学院的年轻教师,在参加学校教师教学观摩比武大赛前,由于没有经验,心里非常紧张。柳一鸣老师在比赛前一天的晚上十点钟在微信群内获知此事主动打电话给梁湘恩鼓励,并用毛主席的名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对其加强引导并于第二天到场为他助阵,使梁湘恩老师很受感动,并在比武大赛中取得了佳绩。
2009届应用化学专业的几个学生,在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湖南省“挑战杯”竞赛时,请柳老师做他们的指导老师。柳老师对他们的申报项目及论文进行悉心指导,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意见。他说“我从来不改他们的申报书或论文,我只是提具体意见。自己写的东西自己改印象会特别深,这样才会有进步。”最终使其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申报成功,“挑战杯”参赛项目也获得全省二等奖。
此外,柳一鸣老师还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考研和就业工作,2009年,他指导毕业生论文的九名学生中七人全部考取研究生,其中五人获省挑战杯二等奖,先后有十几人在省化学实验竞赛和省级论文中获奖。指导学生考研或者就业时,他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作为过来人对同学们进行鼓励和引导。2009级应化的李龙,现在在日本读博,柳老师很是关心在异国的李龙,至今师生二人也互通邮件,不时对其嘘寒问暖。“我与学生们的关系,亦师亦友亦父。”柳老师这样说道。
作为共产党员,柳一鸣老师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1998年抗洪抢险期间,他奉命驻守长江大堤临湘江南段,水淹过大堤,唯一抵挡洪水的就是沙袋围起来的子堤,他仍然坚守岗位。2003年非典期间,一个学生从疫区回来,出现发烧症状,情绪一时失控,扬言要跳楼。得知消息后,柳老师主动请缨,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做学生思想工作并像父母一样,将她的人与日常用品一齐送到隔离区并帮她开好床铺后才离去。事后他说:“虽然可能有危险,但我年纪大一点,又是她的老师和长者,理应是我去与她谈。”
作为学院资格较老的教师,他非常关心学校和学院的建设,特别是积极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时常与他们真心地交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尽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对于学院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柳一鸣老师总是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充分发挥骨干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这种乐于助人、一心为校的精神,让柳老师赢得领导和老师们的极大的肯定和尊重。“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学校领导、老师都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的工作,还有这许许多多我深深爱着的学生,因此,我有着非常高的幸福感。”
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把无限的忠诚,奉献给学校,柳一鸣老师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无限热忱,书写着三尺讲台的人生风采录,书写自己的无悔人生。(陆欢 王琳楠)
【责任编辑: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