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美理工·人物】黄燕:“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来到化工学院,走进黄燕老师的办公室,恰巧见到一位学生正在向她请教问题。男生一手扶着额头,双眼盯着题目微微蹙眉,显然对题目还是困惑不已。

黄燕老师回头看了他一眼,接过他手里的笔,开始为他推演公式。写一步便讲解一步,专注而认真,直至看到学生恍然大悟的神情,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出办公室前,她突然驻足回头告诉正研究笔记的学生:“待会儿如果还有个学生过来,你告诉他我马上就回来。”

毕业前陪在身旁,毕业后站在身后

黄燕,化工学院博士、教授,拥有三十多年的教龄。这位温婉又严厉的老师,在学生心中,她的笑容和鼓励,就是他们照亮世界的太阳。

故事那样多,而那天却让黄老师记忆深刻。

“黄老师,我也不想打扰您,可是我儿子他……”一天,黄燕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是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的母亲打来的。她告诉老师,自己的儿子痛苦颓然,甚至要放弃学业。从开始的诧异到满心焦急,她想起那个考研成功便一路南下、只为当面道谢的耿直少年,心头一紧。

迅速联系姜慧,接通电话后她松了一口气,而千里之外,电话另一端的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却泣不成声:“老师……”

还记得,当初叫姜慧这个孩子的考研路就并非一帆风顺,她不断鼓励、多次辅导,学生在经历一次落榜仍未放弃,终于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困惑、担忧,她不知道本该前途光明的学生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听完学生断断续续讲完半年读研生活后,她很心疼。安抚他,慈母般温柔宽慰,一点点瓦解学生心中的郁结;引导他,耐心分析指点,让学生重新燃起希望。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励学生凝起力量抵御困苦,劝导学生为自己的未来继续前行。

讲起这件事,老师脸上仍有唏嘘,想起来便当即和学生联系,听得学生现在状态很好,笑容灿烂地让我们都颇受感染。

黄燕的课堂,充满着启发和引导,深受学生喜欢。

像这样的情况,黄老师也已经遇到多次了。对于学生,她总有用不尽的温柔和耐心,她希望自己能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启明灯,当一天老师,便做一辈子的引路者。

如今正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的李昊天直言,黄老师是他人生路上的契机,甚至是奇迹。“那个时候,她的笑容和她眼角迸发的光芒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开始想要有努力的目标,开始憧憬未来。那个时候,我心中的某些东西被重新唤醒。”

“现在很多孩子的情感培养从小便缺失,思维受限,自己困在笼子里不肯出来。”她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哪怕不是她带的班。当她发现一个女孩子因为和家长、和身边人之间的矛盾封闭了自我,她选择主动亲近她,了解情况、细声安慰。她从不怕学生犯错,只怕他们没有尝试便否定了自己。

如今,她仍和许多学生保持联系,每逢节日,她总能收到来自天南海北的问候,当通过电话讲起过往,学子们在情到深处时,甚至会语带哽咽。

“将心比心,他们就是我的孩子。”黄老师不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只是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

站上台满心教学,走下台满腔真情

如同月亮围绕着地球公转一样,黄燕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着学生打转。将课堂流程一一记录在册;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寻找切入点,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热心帮学生答疑解惑……她用自己的经验与用心保证着每一节课的效率。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解难度较大的课程,越是难懂的课,基础就越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黄老师上课时总会先在黑板上推导一遍公式再去展示演示文稿。而这随着思路一笔一划写下的板书,将会在这短暂的课堂上迅速映入学生脑海,记忆深刻。将抽象知识活灵活现得展现给学生看,将基础知识与应用前沿的实例相结合,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这是她对于自己的授课过程中最看重的一点。“能够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有用,能够让学生把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我要做到的”。

从教多年,她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张弛有度,通常讲完课会给学生留十几分钟让他们自己动手做题。当堂检测的效果是最好的,及时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对错误及时更改,这是她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技巧。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精准助学”,对游刃有余的学生略微增大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黄燕老师上课详略得当、思路清晰、突出重点。听她的课,大家都是聚精会神,大脑时刻处在活跃思考状态。老师会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度能不能跟上,这样教能不能接受等等。她善于和学生沟通,上课知识前后逻辑关联性也很强。总之,黄燕老师是一位有着超高业务水平的老师。”学生张花香对她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有别于其他教师,黄老师还喜欢熬一锅醇厚的“鸡汤”浇灌学生。黄老师认为,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巧妙的方式告知,给予学生信心,让他们懂得去主动学习,他们才会走得更远。

课堂、实验室不但是黄燕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她开展思想引领的“主战场”。

作业上的批语也是她“鸡汤”式教学的一大特色。她拿起一本写有不少批语的作业本,“比如这个学生的图没有画出来,一般我不会说这张图怎么没画,而是说如果加上了这张图,那这份作业就完美了。”委婉的“鼓励式批语”是她与学生的秘密交流,她小心地维护着他们自尊的同时提醒着他们的不足。

课上的一丝不苟、认真且不失活力,课后的嘘寒问暖、点滴关怀,心贴心地交流才是师生间融洽的秘诀。“我的课堂,几乎没有学生会玩手机,也没有人睡觉。”

走错路发现世界,走对路发现自己

阴差阳错,大学专业为环境工程的黄老师,没有从事与当时刚刚兴起的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是进入校园,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让一个活泼外向的人安下心做一位教师,这无疑是有些困难。黄老师告诉记者,“我原先没有打算教学,只想去企业、工厂干实事。”然而教学这份工作,她一干便是三十余年。

一开始只是“做了某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好”的念头迫使她认真授课,可随着与学生的交流越发深入,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开始真正热爱这份职业、这个岗位,“此时此刻我认为,这个职业真是选对了。”认真教授课程,学生认可她,并因此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对她而言是最好的回报。

和学生在一起,黄燕(右一)开心的就像孩子一样。

从1985年开始,身处教学第一线且兼当班主任,除了外出求学外几乎不曾间断,甚至在女儿高考阶段,她也在外学习,充实自我。说到此处,她微微搓了搓手,眼底是深深的歉意。

2012级化工班考研人数高达20人,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定位不甚清晰,她一点点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制定目标。周末,她放弃休息时间,去图书馆一个个寻找自己的学生,看看他们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助。

曾有学生不解,为何多年一直处在教学第一线,这太辛苦了。她则不这么认为,“我热爱着这个职业,也很喜欢现在这种一心一意的状态,我的人生定位就是如此。”

作为班主任,期末的监考必少不了她的身影。在监考的同时,她还悄悄地做着一些“小动作”——边监考边与花名册核对,她默默背学生的名字,只因她觉得“能叫出所有学生名字的老师会显得更亲切”。开学前她认真查看档案袋、开学后多次下寝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和寝室生活,只为真正做到了解他们、因材施教。“老师是做思想工作的,我最重要的目标便是点燃学生心中的那盏希望的灯。”

一个老师,在她看来,没有什么比其自身业务能力更重要的了。所以她总想着精益求精,时不时地反省自己,确保自己讲的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吾日三省吾身”,她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永不满足,谦逊得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不仅给学生做了一个好榜样,也让她与学生更加贴近。

为了克服自己身为理科生的单线思维,她不断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每个星期坚持游泳三次,闲暇时间去练二胡、打乒乓球。她认为生活情趣会让自己的思维有所拓展,而平衡家庭和事业,是她对自我的管理,“化整为零”是她充实而不混乱的秘籍。

“我只是在尽力做一个有良知的老师,尽一个教师的本分。”她微微一笑。她记得在她上第一堂课时,中南大学一位资深教师对她说:“你以后绝对是个好老师。”我想,她真的做到了。(学生记者/张星雨 莫寒霜 实习记者/赖诗妮 责编/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