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日报】师生“变形记”

11.jpg


湖南日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司念伟

从纷繁的学生事务中脱身,做回无忧无虑的学生,29岁的大学生辅导员陈勇重温了青春梦;20岁懵懂的体育大一新生贾海东,换上西装就成了学生的“教头”辅导员。

身份移位24小时带来的心理反差,让湖南理工学院《变形记》第二季充满温情。10月28日晚,这部50分钟的纪录片在该校公映,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围观”。

早上5时许,《变形记》中两个主人公同时在对方的床上醒来,洗漱后,各自开始其“角色扮演”。

出早操,体能训练,运动人体实验室做实验……当一天的学生,是陈勇最快乐的一天,感觉还没过瘾就结束了。和同学结伴到食堂吃饭,下雨和同学“蹭伞”,晚上熄灯前的“卧谈会”,让他感到无比亲切。“‘变形’让我更加了解学生日常所思所想,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陈勇说。

身高1.80米、体型健硕的贾海东则觉得累瘫了。8时前,他赶到教室清点人数;而后到办公室翻出每个班的课级日志,查看学生在课堂听课情况。

学生请假、上课迟到怎么处理?“贾老师”一时忙得团团转:“当辅导员,面临任何问题,都要耐心去和学生交流,聆听他们的倾诉,做好这些事情远没有想象中容易。”

下午,贾海东组织学生开会,商量假期“三下乡”事宜;再到计算机学生特色成长辅导会议室,跟装修师傅沟通装修事宜;晚上,他出现在教室里,再次查人数。下课后,他出现在寝室,宣传用电、用水安全。

到家已是22时。“从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贾海东说,这一天让他懂得了不同岗位上有不同的角色担当,懂得了理解和包容。

始终用心观察大学生变形全过程,学校党委副书记邱绍雄深有感触:“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倾听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了解的前提,相互理解、共同成长的岁月,将是师生最珍贵的回忆。”



【责任编辑:司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