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研之星系列之二】通达佛理禅意 畅游美学世界

——记中文学院汤凌云博士

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在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就有着这样一位老师: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世态度与品格操守,潜心学术,在中国哲学、美学与艺术的世界里快意畅游,他,就是汤凌云博士。
汤凌云,中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文艺学方向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回母校工作。2011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仍然选择回母校从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4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他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成果得到了学界的认可,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
汤凌云博士的学术之路是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起步的,近年来,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现在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代华严宗与艺术之关系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美学中的‘幻’问题研究”,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史研究”。目前为止,他已主持并完成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项目多项,参与并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汤博士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对于这次被推选为科研之星,他感到有些惊讶,“我能够得到你们的采访,觉得是莫大的荣幸。”
汤博士在学术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事刘红麟博士这样评价:“汤博士对于学术研究很有自己的想法,他的选题常能得到学界的认可,因此,他能申请到国家级课题,完全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汤博士十分谦虚,他把这些成果归功于博士在读期间的积累。他表示,自己做这些学术研究也是出于兴趣,“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而到了后来,兴趣却逐渐转移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我主要是从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出发,发掘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阐述我国优秀的美学智慧,以此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理论。”谈起他的学术梦想,汤凌云显得那么信心满满。
汤凌云是一个作息时间很规律的人,他总是统筹规划自己的时间,对每一件要做的事情都会一一安排好。他除了读书,没有什么其他爱好,闲暇时偶尔看看电影,其他时间一般都是在钻研古籍。他自豪地说:“我现在的电子藏书量有好几百个G,还有好多是现在网上找不到的资料。”海量的阅读和深入的钻研奠定了他深厚的学术基础。2014年1月,他出版了专著《中国美学通史·隋唐五代卷》,社会科学网评价称“这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中国美学的通史型著作,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意义。” 汤博士介绍说:“这本书的写作持续了好几年,单是修改一遍,就要花半年的时间,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特别是这种学术性的著作更应该力求准确。”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学术成果是不够的。汤博士的教学也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学术成就。他对待教学从不敷衍,总是认真备课,力求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到东西。“我和学生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很多时候,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启发,这就是教学相长。有时也可以将科研引进课堂,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汤博士笑着说。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同学们喜爱的,他本人也深受学生爱戴,还有许多同学私下亲切地称其为“阿汤哥”。
汤博士告诉记者:“不要把名利、世俗看得太重,美学不只是知识的境界,它更意味着一种人生态度,文学研究一定要有所坚持。”汤博士的治学和处世态度越来越接近佛理禅宗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理念,在生活中也越发淡定平和。如今的“阿汤哥”虽已获得许多成就,但仍然继续在他的学术道路上阔步前进。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今后几年的学术计划。他说他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好,也很感谢大家的肯定。
且看汤凌云在属于他的艺术哲学世界里继续前行。(学生记者/谭思婷)本栏目由科技处协办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