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学术论文,4项国家专利,看创新达人的寻梦之旅! | 最美理工·人物
作者:邱莎、谷一禾、何丹冰
来源:原创
时间:2020-06-27
浏览:次
A
A
A
何丹冰,女,汉族,共青团员,湖南理工学院2017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
学术成就:
参与撰写5篇学术论文 且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1项国家发明专利;
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项软件著作权
获奖经历:
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获得国际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 2019年5月在湖南省第十三届大学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中获三等奖;
2018年湖南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
2017年11月参加岳阳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成功获得优秀奖。
“创新,是摸索着前进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可能面临很多的难题和挑战,又或许我们的思路一开始并不正确,但是每一点都是一个进步,不断地总结经验,正确的也好,错误的也罢,及时改正,并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们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三年里,何丹冰拿到了令大多数人羡慕的荣誉和成就。问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她说,要勇敢,任何事情都要勇于迈出第一步, 不瞻前顾后,才能开拓前行;她说,要坚持,困难面前不退缩, 承受挫折才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她说,要借力,在团队中取长补短,协作共赢 ;她说,要勤思,大胆去想,细心去做 ,深究问题本质, 才能发散出更多可能……
勇气,对于何丹冰同学来说是什么?是梦想的开始,是从毫不起眼到闪闪发光的转折点。
曾经的她懦弱,胆小,甚至有些自卑。进入大学后,她想尝试着改变,想要变得勇敢起来,于是在大一竞选军训负责人的时候,她勇敢地站了出来,迈上了讲台,迈出了影响她整个大学生涯重要的一步 。从这里开始,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她积极参加竞选,如愿当选了学习委员、通过换届当选班长,成为了19级电信二班的助班。
说起对创新的兴趣是如何让“投身科研”这颗梦想的种子发芽的,还要从三年前说起。大一刚入学时,一场优秀学长学姐的分享会上,好几位前辈都分享了他们参加各大比赛,拿下各个项目的传奇经历,在这些讲述中,“IIP实验室” 是反复提及的字眼。一种敬佩又向往的情绪在心里翻涌,也是从这时她知道了,在大学除了学习,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探索。在得知学院的IIP创新实验室每年都会招选有意向参与学术科研创新工作的学生时,何丹冰再一次鼓起勇气,大步踏入了这个让她离自己的热爱和梦想更进一步的地方。
“参加学科竞赛,投身学术科研,让大学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她在心里为这四年定下了一个目标,这场“追梦之旅”也正式开场了。
何丹冰同学和她的团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刚加入实验室的第一个寒假,她参加了实验室寒假期间组织的美国大学生数字建模比赛,留校进行一个月的培训。作为大一的新生,她虽算不上核心成员,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却不少:下载并熟练掌握运用好比赛所用的各种软件、了解解题所用到的基本的算法、熟悉查阅资料文献的渠道.....一个个难题就像是一道道门槛,想要成功参赛,就必须跨过去。 在备赛期间,何丹冰时刻紧绷一根弦,丝毫不敢懈怠,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拖了整个队伍的后腿。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月紧张的培训加上四天四夜的奋战之后,团队拿下了国际三等奖的好成绩, 也让何丹冰初尝到了科研创新的快乐。
实验室为她打开了学术科研的大门。在这里,何丹冰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实验室课题研究,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刚刚入门的她就像被丢进水里的海绵,急速吸收,快速成长。 几年里,她疯狂地阅读大量文献,啃下一本本的英文文献,熟记成百上千陌生的专业术语,练习一个个数据程序......这些挑战就像一只只拦路虎,在她前进的道路上咆哮。但这个看起来文静柔弱的女孩却从未服输,她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去研究,去攻克;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耐心地花时间一个个查资料去弄懂;遇到又长又难读的论文时,坚持反复“啃”,直到完全理解和吸收……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发光,才不虚此行。进入实验室这两年来,何丹冰和她的同学们经常为了一个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无数次讨论,而各种科研项目、论文以及专利的契机和灵感也在这样的碰撞中喷薄而出 , “在做论文选题的时候,我几乎是很快就找准了研究方向。”她说,这也离不开多年的文献积累和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 。
当问到何丹冰怎样去发现创新点时,她回答道:“最重要的是用理论知识和经验来支撑创新实践,在不断思考中捕捉灵感创新的苗头,才能将其转化为创新实践的契机。”
大学期间,她先后在Remote Sensing (JCR 一区,IF(2018)=4.11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JCR 二区,IF(2018)=2.493) 以及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JCR 二区,IF(2018)=2.259)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5篇。
何丹冰同学和她的团队在“挑战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个人的能力可以决定你走多远,但团队和平台才能决定你站多高 ,何丹冰说,加入IIP实验室,最大的收获其实是这群有着同样梦想的“宝藏”队友们。
在2019年的“挑战杯”大赛时,IIP实验室决定以“高光谱遥感”为大方向参加比赛,他们经过校赛的激烈角逐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了省赛。省赛前夕,学校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所有项目进行赛前指导。在和其他项目组对比之后,他们发现团队目前的项目方向创新点不够明显,在省赛中竞争力不足,可能很难拿到奖项。 可如果想要突围,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将之前的PPT和策划书全部推翻,重新确定项目思路和展示方向。
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一时间,全组人员都陷入了迷茫。但好在团队里都是一群不愿服输的人,在和指导老师商量之后,新思路日益明朗,团队成员们又重拾热情投入到策划书和PPT的准备中。 那段时间,大家时常的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一两点钟,一遍又一遍修改、打磨PPT和策划书。最终,这次比赛他们的项目拿到了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有着一群有共同目标的小伙伴,并为目标共同努力奋斗,让这一路风景独好,登高很酷!”
创新的路上,团队的“主心骨”是必不可少的 , 他能够指明方向,带领队友披荆斩棘 。 2020年3月的美国大学生数字建模比赛,何丹冰有机会担任这次比赛的小组长。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本计划采用的集中参赛方式无法进行,只能通过线上进行交流,指导老师坚持让他们以“在线建模”方式参加此次比赛。
第一次担当“主心骨”,又碰上特殊时期,压力和担子都落在了她的肩上,但何丹冰选择把它扛下来。 她提前统筹谋划,安排好比赛进度,协调好队员之间的合作与分工,确保线上沟通的有效率。从3月6日早晨6点开始,在长达4天4夜的时间里,他们以语音通话和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讨论和协调, 从赛题选择、模型构建、算法设计、程序实现、数据分析总结、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项目进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最终,在今年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何丹冰和她的小组取得了国际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何丹冰同学和她的团队在2020年美国数学建模赛中获得的证书
“事实上,当做一件事情步入了正轨,就会渐入佳境,一切都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在何丹冰看来,她在科研和创新这条路上才刚刚入了门,离“得心应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在专业领域继续深入学习,何丹冰给自己定下了“考研”的目标,在学术和科研创新这条路上,她走得坚定而踏实!
“在最美的地方发现最美的你,
在最美的地方做最美的自己。”
1、投稿邮箱:3127813918@qq.com
2、投稿QQ:3127813918
3、微信公众号主页回复投稿信息
(姓名+联系方式+投稿的闪光点)
文章来源:原创
编辑:邱莎、谷一禾、何丹冰
排版:谷一禾
图片:何丹冰
责任编辑:楚霖、邱莎
审发:王庆华
投稿邮箱:3127813918@qq.com
湖南理工学院新媒体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