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微】回眸2019 | 科技创新赢得“满堂彩”

作者:邱莎 来源:新媒体中心 时间:2020-01-07 浏览:
A A A

回眸2019 | 科技创新赢得“满堂彩”

环顾岳阳乃至湖南的产业发展格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其势如虹,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绿色化工产业链发展迅猛;电子信息智造产业是湖南省的工业支柱产业,华为、新金宝、北斗卫星导航等高科技企业落户岳阳;岳阳占据着国内冶金磁力行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亲近产业、走进企业、融进行业,在专业建设、平台建设、学科建设 、团队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为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

     一年来,服务湖南一带一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学校教师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进校经费增长迅猛,整体呈现来势好、增长快、水平高的特点,激发出磅礴的发展新动能,铺陈开叠彩的时代新画卷。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黄金期”。


项目增长显著,成果贡献突出

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

     改办大学对进校经费等科研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党委行政统筹谋划,各二级学院师生共同努力,学校科研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模式,今年的科研项目进校经费达8860万元,与2015年的1500万元相比增长了近5倍,2015-2019年5年年均进校科研经费超过4600万元,远超改办大学对进校经费的要求。

     2019年4月,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结果。 我校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线结构光的齿轮快速测量新方法与新型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重点专项“基于线结构光的齿轮快速测量新方法”项目获批立项,项目经费1078万元。 该项目实现了学校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上历史性的突破。


校外专家学者参观机械学院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


12月19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2019年度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创新平台立项(备案)的通知》,学校先进碳基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学与空间光通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 另外,中国机械工业激光磨削复合智能制造与服役性能优化重点实验室、燃料电池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也在2019年分别获批。 至此,学校主持建设的理工类省部级科研平台增至9个。

     2019年,学校获批立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1项,国家自科基金立项首次达到两位数; 省自科基金项目立项29项,同比增长38%; 首次获批主持立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1项等。 理工类纵向科研项目进校经费合计1357万元,同比增长133%……

翻开一年来的成绩单,这一串串数字,正是学校戮力创新,狠抓科研,争创“双一流”的见证。

     在横向项目合作上,学校始终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今年以来,学校共签订横向合同235个,合同金额达9718万元,其中单个项目合同金额100万元以上达28个,实际已完成横向进校经费7053万元。 2018年度湖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金额居全省高校第四位; 争取2018年度湖南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财政奖补资金262万元,居全省高校第三位。 在合作企业方面,与8家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包括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新金宝集团洽谈合作共建新金宝研发中心和新金宝学院事宜。


与世界500强企业台湾新金宝集团洽谈合作共建新金宝研发中心和新金宝学院事宜


 科研成果数质并举,专利奖项增速明显。7个项目通过2019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会评并公示,其中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5项,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结构和质量有显著改善;4个项目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已登记SCI收录论文99篇、EI期刊收录论文60篇。全年授权专利共74件,同比增加54%;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5件,同比增加56%。


凝练科研队伍,打造创新团队

以人才为核心支撑学科建设


    人才是科研提升的核心,更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校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拘一格引进高层次人才。机械学院获批的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重点专项就是由柔性引进的长江学者石照耀教授牵头主持申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近年来,在学校主导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组部“千人计划”、863和973首席专家纷至沓来,受聘“南湖学者”特聘教授和学术顾问。近年来,依托“南湖学者”,学校先后建起了先进光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异构计算及应用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多名专家学者受聘“南湖学者”特聘教授和学术顾问


外部引进,内部凝练,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学校有两把“刷子”。

    一是鼓励教职工“走出去”。为确保教师科研能够找到企业科技创新关键点,找到自身科研的“兴奋点”,学校建立了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一线学习、交流机制,规定工科类青年教师上岗之前至少要有一年时间在企业挂职锻炼。 为了随时了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科技难题,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批教授博士组成“科技小分队”,到相关企业开展调研,这些博士教授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深入企业生产一线。


“博士教授企业行”是学校科研服务地方的传统项目。图为10月15日,机械学院到远大热能开展项目对接。


化工学院刘宇博士团队与新华达制药多年坚持合作。图为5月16日,刘宇博士在企业指导学生开展科研。


   二是凝练方向,搭建团队。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要求,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不断优化科研体制,在优势学科领域,跨学科领域组建科研团队。 既包括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搭建科技平台,也包括创新实验室团队。

     今年12月,学校遴选出首批创新团队27个,包括认定团队13个和培育团队14个,并连续3年对立项团队给予每年10—30万的经费支持。

     校内各个团队各具特色、各有特长,“百团大战”就是校内各个科研团队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形象比喻、真实缩影。 今年来,更是明确了以支撑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为核心、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依托学院监督、学校考核的科研团队管理机制,确保科研团队建设取得实效。


制度“放管服”,交流再扩大

科研文化建设形成新动力


 好的政策、好的制度是学校科研技术发展的“压舱石”,是科研创新能力的“稳定器”。

   《湖南理工学院科研工作业绩核定试行办法》、《湖南理工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理工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理工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今年9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科技处深入各学院进行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共发放十多份问卷,了解一线科研人员诉求。 并逐项检视,深化科研制度立改废工作,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简化报账报销流程,健全科研评价机制等,多项并举,成为学校科研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学校多次召开科研管理文件制定意见征集会,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激活科研创新能力


     制度优化让高质量科研成果频出,学术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不仅让学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也有利于学校科研学术风气的建设。

     6月,学校承办第七届全国地方高校科技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的16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事该会议首次由学院层面的高校承办。

     12月25日上午,绿色化工发展论坛暨“陈家镛院士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等多名代表化学化工前沿的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并为我校20余名获“陈家镛院士奖学金”的学生颁奖。


12月25日上午,绿色化工发展论坛暨“陈家镛院士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


 2019年,学校共邀请院士、专家来校讲座交流90余次,主办(承办、协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5次,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国内学术交流紧密,国际合作多地开花。

     10月,西湖大学代表团来访,在我校举办了首届中韩设计艺术作品交流展,并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相关协议; 11月,港澳律师参访团产学研境内外合作研讨会在政法学院召开; 12月,英国阿尔弗莱德大学代表团来访,共商学术合作事宜。

     国际院校、校企合作的常规化和频繁化,也给学校带来了更多国际级的视听盛宴。 英国利物浦大学、英国阿尔弗莱德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国际院校的教授依次来访并开展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场学术的饕餮盛宴,更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湖南理工学院必定以强劲韧性和磅礴潜能,在“改办大学”的关键时刻,探索新道路,着眼新发展,让创新活力充分迸发,让科研工作高能高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风劲之时,更要勇立潮头,拉住绳,把稳桨,科技创新扬帆正启航!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