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砥砺奋进的五年】科学研究跃上新台阶

五度春秋,岁月峥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面对国内外激烈的科技竞争形势,我校审时度势,从协同创新、提升科研质量、深化科研管理体制诸方面入手,狠抓科研工作的提质增效。在科研规模、重大项目、重大成果、论文、获奖、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外学术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强校之路在科研”,科研能力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声誉的重要参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学校主动适应新常态,对接国家和湖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主动融入地区优势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以优势科研带动优势项目,以优势项目开展优势服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在化工、信息、机械等方面的科研优势,围绕地方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不仅解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难题,而且使学校科研优势凸现,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走进地方,方能了解需求,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今年2月,由党委书记李明教授牵头申报的《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产业布局研究》获2017年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课题资助,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蒋惠园,华中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士华教授等一批研究专家受聘我校,共同致力于推动湖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17年3月3日,《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产业布局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近年来,围绕沿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新增长极等经济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现代装备制造、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与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教师学科团队建设,发挥学校在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港口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优势,逐步形成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智力支撑。

2016年1月13日,我校与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航空技术与材料研究中心”

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要求,学校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凝练研究方向,组建优势科研团队,与企业行业和地方搭建科技平台28个,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包括与华夏芯公司合作组建的“异构计算及应用研究中心”、与长岭石化联合组建的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东莞速美达自动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机器视觉与机器人应用研发中心”、与上海建为集团合作建设的历史建筑保护云监测平台等。前不久学校又与中国交通集团下属公司合作,融入了岳阳南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旅游规划、景区演绎、项目设计等)。

2017年4月13日,我校与岳阳新华达制药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走出去”办学深入人心,教师和企业“认亲戚”,技术和生产线“交朋友”。学校建立专任教师到行业一线学习制度,规定工科类青年教师上岗前至少要有一年时间在企业挂职锻炼。立足岳阳石化、生物医药、电磁装备等优势产业,6次组织博士教授深入岳阳绿色化工工业园、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全面对接、服务产业发展。

2016年9月,“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认定

五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以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为契机,重点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柔性引进了“南湖学者”特聘教授7人,这7人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名,国际知名学者3名,先后在校内建立了“异构计算及应用研究中心”、先进光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机构。2016年12月19日,异构计算(HSA)联盟正式发函我校,经过HSA联盟全球主席John Glossner博士的核准,并上报联盟董事会批准,我校已获准成为HSA正式会员(Academic Level),这意味着今后我校可以参与到HSA联盟在全球、亚太区和中国区的关键技术研发、标准化与产业化的各项部署与实施计划中去。

五年来,引进了一批教学所需的博士,博士人数由2012年的107人,增加到2017年的199人。一批优秀博士的加入,充实了学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带动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以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为基础,着力营造激励人才发挥效能的环境。立足于人才队伍、教育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实际基础,着眼于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科梯队、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

五年来,教师科研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90项、企业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1亿多元。对于一个地方高校来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瘦身”、科技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取得这些成绩尤为可贵,充分展示了理工人不甘人后、奋勇登攀的拼搏精神,彰显了我校的科研优势与巨大潜力。

五年来,学校先后建成了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成了精细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化工学院)、电磁装备设计与制造(机械学院)、复杂工业物流系统智能控制与优化(信息学院)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建好了石油化工催化和工业燃烧器与燃烧智能控制2个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了4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

2017年6月10日,我校获批成为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

五年来,学校加强科技与产业结合,紧密融入省、市、区地方经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时光荏苒寒暑易,波澜壮阔大手笔。展望未来学校科研工作,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以优势科研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学生记者/龙丽慧 彭艳  责编/陈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