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锋表率】图书馆党总支:用我无悔付出 换你一生回望

我是图书馆馆长、党总支副书记邓彦。今天,受总支书记吴小明同志委托,十分有幸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发言。借此机会,向全校师生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理解、配合,致以真挚的谢意!

图书馆党总支现有19名党员,2个党支部,班子成员4人。2016年,我们圆满完成了搬迁新馆工作,新图书馆从12月28日开始运行,至今共接待读者84万人次,日均6000余人次,这一数据,是老馆的4倍,远超多数同层面甚至一本高校;半年外借图书97000余册,接近老馆一年的借阅量;数字阅览区、多个团队研修空间座无虚席,新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窗口。图书馆每天开放近16小时,还做到节假日不闭馆,这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十分少见。2016年,图书馆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单位”,今天又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对图书馆工作的肯定,是对全体图书馆人的嘉奖。作为负责人,我体会到:一个单位的工作,既要靠班子成员一起来带,更需要每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奋力前行。

我们始终相信: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就能更好凝心聚力带队伍。

在去年召开的图书馆第二届党总支委员会上,我们提出要“建设省内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作为地方院校,我们知道这13个字的分量有多重。为此,党总支响亮提出,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馆员,开拓创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去年新馆搬迁时,五人配置的班子只有三人。班子成员少,但是心很齐。我们继承团结协作的好传统,以诚相待,不搞小动作,不耍小心眼,民主气氛浓厚。在新馆建设中,大到功能布局,小到一张桌子摆放、一个插座安装,无一不是仔细考虑。搬迁工程浩大,事情千头万绪,我们不仅人人在做事,而且事事有人做,大家想的都是尽力多做一点,多为对方分担一点。总支书记吴小明主动担当搬迁工作总指挥,他因此不得不放弃了去美国参加女儿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的机会。搬馆期间,正遇上总支换届选举,有一天他偶然数一数,光是打出的电话就有60多个。由于时间急,人手紧,许多事情不得不亲力亲为,“白加黑”“5+2”成为我们的工作模式;中午休息的时间,对副馆长陈近来说,一个盒饭加两小时的工作是她持续了一年时间的工作常态;寒假期间,她带领几个馆员一直工作到小年的前一天。高兴的是,原信息部主任黄嘉慧以其多年努力、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组织的信任,今年4月任职为副馆长,班子力量进一步加强。

在紧张的搬迁准备工作中,党总支还努力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组织,坚持二级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参观“新墙河抗战史”陈列馆和岳阳县抗战遗址,到岳阳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正是在这种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广大馆员为师生读者的利益而战,为图书馆的集体荣誉而战,为新馆如期开放赢得了时间。

我们始终相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甘于奉献,就能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这里,我想重点讲一讲图书馆普通共产党员的事迹:

二支部党员胡建红,是这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被大家誉为解决疑难杂症的专家。身兼采访、西文编目、系统管理等多项工作的她,无论多忙,对于安排的工作总是有求必应,从无怨言。为了搬馆大局,不顾年龄偏大的风险,毅然推迟了二胎计划,全身心投入。搬迁是否顺利,取决于书籍数据是否精准,100多万册的书籍数据信息就这样反复经她的手统计、导出、核查。期间,她有机会到校内一个更有利于她个人发展的部门工作,但是她说:“图书馆的工作更需要我,我愿意留下。”

二支部党员谢海欧,不仅是图书馆的“技术牛人”,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他千方百计将前沿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每一个系统方案,他都多方论证,细细打磨。没有软件,他找朋友;没有团队,他培养学生;他创建南湖创客空间,努力构建大数据服务体系。很多个深夜,闭馆音乐响起,他才匆匆离开办公室,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守馆达人”。在他心中,孜孜以求的是一个“智慧图书馆”的美好梦想。

一支部党员,分工会主席王卓尔,是馆内为数不多的男同志之一。白天,他是搬迁工作的主力;晚上,他还要忙着调整第二天的人员分工。那段时间,他90岁的父亲中风住院,年迈的母亲卧病在床,4岁的孩子高烧不退,他白天在馆,晚上在医院,一连四天都没有进过家门。双重压力下,他身心疲惫,一度焦虑、失眠。但他一直坚持,不言放弃。

在热火朝天的搬迁现场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那就是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苦心经营这个平台的是叶海燕,一个来馆时间不长,却时刻将师生读者利益放在心上的共产党员。她利用平台,报道新馆搬迁进展,加油鼓气的同时,赢得了师生的关注、理解,吸收了大量学生志愿者的主动参与。她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师生推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校车上、会场外,都成了她的宣传阵地。她利用休息时间在微信后台回复无数读者的留言,即便不是图书馆职责范围内的事,她也会告知我们与其他部门做好沟通后为读者解决。她说,“面对学生,我们代表的就是学校,学生利益无小事,一点也不能马虎对待”。

朴素的语言,透着一种坚定和执着!类似的党员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平凡如他们,学历不高,职称不高,没有任何闪亮的头衔、耀眼的光环,柔弱的身躯,瘦削的肩膀,却在“建设一个文明、开放、公益、共享的现代化人文图书馆”这样一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的感召下,焕发出宏大的力量,支撑起了图书馆事业的大厦,也践行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下,馆内不争名利争奉献、不比地位比作为的氛围日益浓厚。

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图书馆每一个人的用心付出,就能换来读者一生回望。

图书馆共有馆员59人,平均年龄47岁,女性占比83%。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大家本着“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这份信念,倾尽所能,只为换得读者一生回望。正如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写道“为你,千千万万遍”。

密集书库收藏的都是旧书,灰尘多,霉味大,空气恶劣,工作一段时间下来,几位馆员出现呕吐反映,短暂休息后又继续工作;馆员瞿喜保,负责图书排架,年过五十的她腰椎间盘突出,又得了肠胃炎。为了不影响士气,她打完点滴,系上腰带,又接着上岗;馆员曹小佳,同样是近天命之年,满腔激情坚持推广阅读,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多方联络社会资源,带领“晚八点书友会”团队,为读者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读书活动。最让人感佩的是前馆长周淼龙,在退休之后依然为新馆建设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无不倾注了他的经验智慧、炽热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年来,我们不仅完成了两馆合一,信息化、智能化服务跃上台阶,还自主研发了学风指数、阅读账单、新生入馆教育考试系统等软件,促进和推动了服务转型;我们借助外力,首次完成了学校的学科竞争力报告,信息服务团队主动走入学院,助力教学科研;“南湖学堂”、“一校一书”、“真人图书馆”、“读书文化月”等多项文化活动获得省、市表彰;特别是本学期以来开展的15场“周五特色文化活动”,深得读者青睐;以“南湖文苑”为基础的系列文化艺术展览正在筹划中,图书馆文化传承功能逐渐发挥,文化影响力开始显现;我们积极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南湖创客空间为主体的学生团队,夺得省挑战杯三等奖一项,研究性学习项目一项;今年以来,共接待了21批次高校同行、国际友人来馆考察交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读者的支持下,图书馆人将更加有自信、有底气打造省内一流的图书馆,为学校“申博”、“创大”作出贡献。(责任编辑  陈绪清)